共 35条 大气污染
政策法规

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生态环境部七部门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2-06-27

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优化生态环境影响相关评价方法和准入要求,推动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炼油、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不含光伏玻璃)等产能。

437次浏览
成果

局部燃烧气氛的智能化测试与调节

发布日期:2019-05-30

随着国家更为严格的火力发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和各发电公司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对大型电站锅炉的运行要求越来越高,而与之相对应的入炉煤质却变差,设备越来越复杂,运行人员操作水平并没有相应提高,这种矛盾在低氮燃烧器改造后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来,低氮改造后锅炉经常出现:结焦、水冷壁高温腐蚀、低负荷时的炉膜压力大幅度波动、甚至灭火等问题,这些间题的出现基本都与锅炉的局部燃烧气氯变化造成的,尤其是锅炉水冷壁表面氛围,而炉底的可燃气体的积聚和爆燃又会造成炉膜压力波动,低负荷运行时表现更为明显,与此同时电网容量不断增大,新能源所占比重快速升高,电网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压力大幅度增加,另外用电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工业用电比重下降,居民生活用电比重上升,使的电网负荷峰谷差呈不断增大的趋势,这样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就显不足,火力发电就要承担更多的调峰任务,尤其是深度调峰任务,而火力发电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取决于锅炉的最低稳燃能力,因此局部燃烧气氛对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也有着关键性影响,因此只有掌握这些局部气氛的变化规律,消除不利因素才能保证锅炉运行在经济性和环保特性的最佳 状态,并能有效提高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

关键词:
259次浏览
论文

基于CEMS数据的超低排放燃煤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性分析

发布日期:2023-12-27

以54台超低排放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主要大气污染物(颗粒物、SO2、NOx)的年排放达标率、年排放浓度、排放性能等排放特征。在对环保设施投运和故障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排放超标和故障的原因。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燃煤机组中颗粒物、SO2、NOx排放年度达标率分别为99.981%、99.962%、99.893%,表明能够稳定实现超低排放;颗粒物、SO2、NOx排放绩效均值分别为11.11、68.16、140.26 mg/(kW·h),满足且优于国家标准要求;启停时段颗粒物、SO2、NOx排放超标时长占比分别为54%、64%、57%,说明机组启停过程中颗粒物、SO2、NOx排放浓度难以控制,消除启停机期间制约环保设施正常投运的影响因素是后续主要研究方向。

255次浏览
论文

脱硫系统超低改造电气设备电源优化研究

发布日期:2019-03-14

由于国家环保部大气污染排放标准越来越严,对燃煤发电厂污染物浓度排放标准值越来越低,尤其是东部地区。因此,许多燃煤电厂不得不进行超低排放改造。超低改造电气系统,针对原脱硫系统主接线,提出电气电源优化设计方案,以及解决原系统越级跳闸、低压设备掉闸等问题,确定合理的电气接线方案。

成果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绝缘子带电更换装备研制及应用

发布日期:2019-05-22

特高压是实现能源优化配置和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已列入我国能源安全发展战略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特高压带电作业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绝缘子是输电线路的重要电气部分,容易受雷电、雾霾等因素影响而损坏。特高压线路关系着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线路投运后很难停电检修,亟需实现绝缘子带电更换。但特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长,需转移的荷载大,对工器具的机械、电气性能提出更高要求。本项目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所研制的系列碳纤维工器具和大吨位承力工具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作业效率高,显著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了作业条件,拓宽了特高压带电作业范围。目前,该系列工具已在湖南省推广应用,应用效果良好,取得了巨大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系列工具应用前景广阔,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项目组仍在工具结构改善、性能优化以及产品的售后服务上努力,以获取品质更优的成果,争取在行业全面推广应用,形成产业化规模。对电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架空输电线路,输电,研制
231次浏览
成果

燃煤机组烟气超低排放一体化技术路线的创新探索及应用

发布日期:2019-05-24

为了应对愈趋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避免投产后再改造导致重复投资、延长改造工期及造成电量损失等问题,大埔公司工程部人员迅速调整工作思路,克服工期紧、任务重的困难,因地制宜地进行提升及优化,对烟气超低排放一体化技术路线进行大胆的创新探索和应用,达到超低排放及节能减排的要求。本成果适合行业全面推广。《国务院关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批复》指出,做好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以解决SO2、NOX、细颗粒物等污染问题为重点,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强化多污染源综合管理。本成果符合当前我国紧迫的雾霾污染控制与节能减排技术需要,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206次浏览
成果

基于“人工智能+”SCR 脱硝系统智能化运行技术研究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1-07-21

燃煤电站作为气体污染物氨氧化物排放大户,正在执行愈发严昔的国家排放标准。2014、2015年国家相继印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严控大气污染物排放,力求2020年前300MW以上燃煤电站全面实现超低排放改造(NOx排放浓度不高于50mg/m3)及所有新建燃煤电站必须满足超低排放水平。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技术凭借其技术成熟、脱硝效率高等优势已成为广泛应用于国内燃煤电站的主流烟气脱硝技术。本技术适用于燃煤电站SCR系统喷氨智能化自动控制,尤其是对于超低排放改造后的燃煤电站具有更重要的应用意义。 燃煤电站SCR系统智能化控制技术可实现燃煤电站SCR系统喷氨总调节阀及锁定AIG支管关键阀的智能化自动控制,形成了基于喷氨主控制器及副控制器的SCR系统智能化喷氨控制策略。主控制器基于RAU-MPC、自适应PID基础控制、多通道前馈/反馈耦合的智能化控制策略可实现SCR系统喷氨总量优化控制,副控制器开创性地提出了AIG支管动态配氨智能化调控策略以实现基于AIG支管关键阀锁定的动态变频配氨自动调控。

184次浏览
成果

省级电网基于能源供应链的绿色调度管理

发布日期:2021-10-22

传统电网架构中,能量单向流动,储能环节薄弱,负荷调节手段单一,不适合波动性较大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能源互联网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和共享,通过更好地利用广域分布式电源的时空互补性以及储能设备与需求侧可控资源之间的系统调节潜力,做到“横向源-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控制”,从而平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间歇特性对局部电网的冲击。能源互联网系统下将大幅降低弃风弃光现象。 国网河南电科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助理打赢蓝天保卫战为目标,协同河南电力凋控中心发挥电网在能源调度供应链中的枢纽作用,以政府授权为基础,以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数据监测为主要手段,全国首创基于能源供应链的绿色调度管理。河南电力发挥在电力调度、数据监测方面的技术优势,搭建 “燃煤机组污染物排放信息”、“供热机组供热信息”、“工业企业用电信息”、“储能、新能源运行信息”四大在线监测平台;经省政府授权对污染物排放较多的火电机组、热电联应急组以及高污染企业进行污染物排放监测,对新能源发电和上网进行监控,优化和重构电力调度供应链关键环节的数据流,通过全省现场监测和核查,提高能源数据准确率和传递效率;制定内外协作、合作共管的电网绿色调度管控机制,压缩超标排放火电机组发电时长,监控超限企业停运期间用电情况,通过电网调度的核心枢纽作用,在提升新能源发电并网比例的同时,有效降低高污染企业的污染物排放。 河南电力通过基于能源供应链的绿色调度成果实施应用,2018年至2019年,统调燃煤机组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平均排放浓度大幅下降,远低于国家标准,分别是国家标准的26%、48%、61%。两年减排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为1.18万吨、3.08万吨、3.13万吨。在全省年发电耗煤约占煤炭消耗总量46%的情况下,燃煤发电三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仅占全社会排放总量的5%。 两年来,低排放、大容量机组年发电利用小时数较低效机组平均高出近500小时,累计节煤115万吨;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阶段,基于平台开展电力绿色调度,减少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燃煤机组发电26亿千瓦时,减少电煤消耗120万吨。以平台为依托,按照政府要求,秋冬季污染应急管控期间,累计配合实施停限电7152次,配合到位率100%。累计压减重污染高排放企业用电量59亿千瓦时,相当于在能源消费终端减少散烧煤37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73万吨、减少污染物排放205万吨。河南电力绿色调度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彰显了责任央企形象。

关键词:
164次浏览
成果

棒束燃料组件内流场和湍流脉动演化特性研究及应用

发布日期:2021-09-23

IAEA于2004年6月启动中小型反应堆的开发计划,成立“革新型核反应堆”协作项目,国际小型反应堆市场处于刚刚兴起阶段。为契合“核电走出去”国家战略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新需求,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小型反应堆产品,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于2012年4月发文《关于调整下达集团公司重点科技专项“模块式多用途小型压水堆技术”研究任务书的通知》(中核科发[2012]194 号),布局模块式多用途小堆的研究。模块式多用途小堆采用了截短型的堆芯方案,需要对其燃料组件进行全新设计。燃料热工性能是核动力反应堆燃料的关键性能之一,燃料棒束结构内子通道之间的横向流动和湍流脉动等交混现象直接影响了燃料组件的热工性能。本项目针对棒束燃料组件内交混现象进行实验和理论研究,能够更深入地掌握交混机制和机理,并通过以热工机理实验为基础、计算流体力学为驱动、小堆燃料的热工性能为载体,开发了“实验-设计-优化”CFD平台工具,以提升小堆的热工性能,使燃料组件交混分析能力和流场测量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项目4项发明专利已受理,拥有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本项目基于远心光学原理、折射率补偿技术和示踪粒子的跟踪特性,开发了高空间分辨的燃料组件流场可视化测量技术,燃料组件三维流场实验数据辨率达100微米量级,横向速度的测量不确定度小于0.5%,子通道间横向压差测量精度为1Pa量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项目是中国核工业集团重点科技专项“模块式多用途小型压水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研究的棒束燃料组件内流场和湍流脉动演化特性有力的支持了模块式小堆燃料组件设计方案定型和优化,提升了模块式小堆的热工与安全性能。目前国家能源局已对海南昌江5号机组作为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进行复函批复。此外,本项目应用于先进三代压水堆华龙一号配套燃料组件CF系列燃料的研制和热工水力分析,CF系列已经配套华龙一号核电厂使用,还将用于二代压水堆的燃料更换,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本项目还将应用于超大型反应堆的燃料研发和热工水力设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55次浏览
成果

电供暖系统系列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21-09-30

二、项目简介 我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虽逐年上升,但供暖形式仍以化石能源为主,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峻。电能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实施电供暖对推动能源安全“四个革命”、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新能源消纳和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意义重大。科学实施电供暖,需要完备的技术标准体系支撑。 本系列标准是国内外电供暖方面的首套标准体系,共12项团体标准,其中包含了电供暖设计、施工、安装、验收、运维、检测等全业务链条,在电供暖规划设计、互联互通、优化运行、试验检测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在规划设计方面,区别于较简易的即插即用型设计,提出了复合型电供暖系统设计要求,提升了系统性能,确保了用电安全;在互联互通方面,提出了监控系统、运营服务平台的架构、功能、及通信接口等要求,支撑各环节设备状态全感知、设备和用户的数据实时连接;在优化运行方面,首次提出了电供暖系统的运行维护要求,运行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在试验检测方面,首次提出了针对电供暖设备的检测规范,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电供暖市场提供了统一标准。 本成套标准的核心技术具有完全自主。标准编制依托“电能替代典型实用技术和应用模式研究”等6项政府及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及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受理发明专利28项、授权10项,实用新型专利取得授权6项,发表核心期刊及以上学术论文28篇,出版专著4部。作为国内外首套电供暖系列标准,正在准备国际标准申报,已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组织立项1项GEI标准作为IEEE国际标准储备。 本成套标准支撑了国家电能替代政策和行业相关单位电能替代战略落地,通过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分会、电能替代技术联合实验室和中电联电能替代标委会推动了标准的实施应用,带动了电供暖行业上下游发展,规范电供暖市场秩序,构建了电供暖发展生态圈。 本成套标准实施以来,指导全国多省电供暖项目工程实施,带动全社会电供暖产业产值近千亿元,取得了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仅国家电网公司范围就完成电供暖替代电量223.9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32万吨。未来随着能源消费革命和国家“蓝天保卫战”等系列政策推进,本成套标准将在电供暖领域全面推广,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本成套标准作为标准化改革的团体标准,聚集电供暖团体建设生态圈,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155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2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3

EPTC双周刊

4

“EPTC智巡榜”年度优秀企业征集

5

2023年EPTC大事记

6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

7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8

王志伟:全面推进合规管理 护航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9

4个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项目!西安发布2023年北跨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10

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 推动“双碳”目标有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