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毫米波感知技术及在电网领域的应用探讨
毫米波感知技术具备全天时全天候工作、毫米级测量精度和变化感知能力、非接触式无隐私侵犯等典型特点,已在智能制造、智慧家居、智慧养老等领域广泛应用。本报告在介绍毫米波感知基本原理和典型场景应用案例基础上,针对电网建设与运维领域的行业痛点,探讨介绍了先进毫米波感知技术的潜在应用方向,包括输电线路毫米波成像巡检、巡检无人机毫米波避障、铁塔深基坑作业人员生命体征毫米波感知、毫米波电网要地入侵监测、5G毫米波通信感知一体化、毫米波坝体/边坡形变监测、风机叶片毫米波探伤等方向,详细分析了先进毫米波感知技术在这些应用方向的能力和优势。
基于北斗定位联合智能视觉的电力现场巡检无人机偏移控制
在巡检电力现场过程中,以单一北斗系统或智能视觉为基础的多旋翼无人机容易受到干扰,偏离航线目标。为此,文章基于北斗定位联合智能视觉,研究了一种电力现场巡检无人机偏移控制方法。构建包括摄像机、LED模块、信号传感器以及数据操控平台的无人机巡检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同时结合北斗定位系统,设置地面信号接收塔,实现无人机与地面之间的有效通信,从而获取无人机地速、偏航、航点距离以及升降速度等关键信息。基于北斗定位技术全覆盖巡检程序,计算巡航点的位姿并进行预处理,结合智能图像中线性分析法和北斗星基增强技术,计算无人机偏移位置,通过调整巡检航线的高度和角度控制无人机在电力现场的偏移情况。实验数据证明,设计方法的平均巡检精度高达 95.341%,巡检任务完成时间在 15 ms 以内,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稳定的控制性能。
室内巡检无人机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
分享室内巡检的技术手段和室内定位与导航的技术路线,介绍南网科技公司室内巡检无人机的产品体系、系统架构及业务流程,通过挂网试运行的真实案例,让用户充分了解各种室内定位与导航技术方案的成效和存在问题,共同探讨室内巡检无人机应用的新场景以及室内巡检模式发展的新方向。
巡检无人机在输电中的应用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迅猛,电网建设不断加强,进入21世纪,电力需求更加旺盛,电力建设维护任务仍十分限巨,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电力安全稳定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需求,应该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和维护能力,促进整个电力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但是在电力系统变电运维中常常存在着很多问题,变电运维是电力系统运行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变电运行和变电维护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行变电系统的检查和巡视,另一部分负责专业的维护和修理,实现全方位的电力系统安全和设备的维护。
输电线路巡检无人机电磁场避障与路径规划研究
目前巡检无人机与输电线之间的距离主要靠肉眼判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现有的安全距离判断方法也各有优缺点,难以直接应用于无人机巡检。文章基于有限元算法及Maxwell软件建立了 50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仿真模型,同时分析了二维模型与三维模型对于输电线路周边电场的仿真误差,结果表明可以利用二维模型来替代三维模型进行电场分析。论文在此基础上提出直接利用电场有效值、电场有效值与高度相结合的两种方法来确定无人机飞行安全距离范围,并在实际500kV线路上进行了现场测试。该方 法可为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距离控制、航向规划、安全避障提供重要参考。
变电站多终端立体协同巡检技术及应用
为承载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求,面向变电站智慧运维业务发展需要,广东电网公司长期开展变电站智能终端协同巡检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以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与变电站巡检业务深度融合为主线,从数字孪生建模、智能终端协同巡检和路径自动规划以及试点应用等三方面深入研究:研究面向运维业务的变电站数字孪生建模,支撑变电生产运行不同业务场景的全景展示及分析计算等多样化的应用需求;以站内设备为核心,开展变电站巡视点位布设方法研究,满足变电站不同业务场景的巡视需求;基于数字孪生三维场景,开展变电站摄像头优化部署及自动配置技术、巡检无人机航线和机器人路径自动规划技术研究,全面提升变电运行支持系统运维配置效率及变电站巡检效率。
创新技术手段 提高变电站设备安全水平
“500千伏三浦线与回门线之间的地线挂点螺栓缺销子。”5月8日,在浙江电网500千伏回浦变电站,运检人员邢义借助自主巡检无人机,发现了一处地线挂点螺栓缺销子的设备缺陷。挂点距离地面约15米,空间狭小、视角差,如果是人工巡检,较难发现这一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