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kV绝缘斗臂车带电作业拓展应用探讨
带电作业用绝缘斗臂车是带有工作斗、绝缘臂、液压控制系统的高空作业车,进入作业位置可以避免高空坠落 的危险,同时减少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风险。35kV及以下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用绝缘斗臂 车已经广泛使用,其绝缘性和机动性大大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而对于在500kV线路上用绝缘斗臂车开展带电 作业还缺乏相关的应用经验。文章就绝缘斗臂车以带电作业方式应用于500kV架空输电线路展开研究,为500kV输电线路 带电作业提供一种新的作业方法,同时对该车的拓展应用进行了探讨研究。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 (2022 年)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注入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机器人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最具标志性的工具,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机器人化”的智能工具已无处不在,千姿百态的机器人为我们构筑了人机共融的精彩世界,绘就了数字化生产生活的全新图景。机器人在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保障国家安全、守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本报告旨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机器人产业最新发展趋势及特征,围绕产业的规模效益、结构水平、创新能力、集聚情况和发展环境等方面,综合分析评价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中部和西部六大区域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水平。在此基础上,从增强产业创新能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拓展应用场景需求、营造创新发展环境、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健全人才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为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电网无人机全业务多场景应用技术探索与实践
主要介绍江苏省电力公司及泰州分公司在电网无人机输电、变电、配电及建设、信通、安监等全业务领域的应用实践以及多场景应用技术方面的探索,从应用背景、多专业拓展应用,多场景拓展应用,应用技术的探索,工作实践和成效以及下阶段发展方向等维度,对电网无人机应用进行全面的阐述和展望。
中国数据中台行业研究报告
狭义来看,数据中台是一套实现数据资产化和服务复用的工具;广义来看,数据中台是一套运用数据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机制和方法论。数据中台始于业务数据的沉淀积累,用于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及应用,循环往复,形成生态闭环。2021年数据中台市场规模达到96.9亿元。在供给侧,行业的生态化合作趋势明显;在需求侧,企业对数据中台的关注点从中台本身转向了最终的数据变现能力。行业集中度和成熟度持续上升,整体规模稳步增长,增速趋于平稳,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187.4亿元。当前数据中台的行业集中度仍保持较低水平,行业的活跃参与者大致分为平台生态厂商、解决方案厂商和独立中台厂商三类,行业格局由竞争转向竞合,以协同生态为核心,集众所长,将成熟的技术方案与行业服务经验结合,协同拓展应用解决方案的广度和深度,深耕于金融、泛零售、政务、制造、工业等多行业应用场景。云原生是当下最为确定的技术趋势,存算分离、微服务、ServerLess等核心技术要素驱动数据中台走向云原生。数智融合理念将AI算法模型植入数据治理,高质量数据反哺AI开发能力,让数据和AI开发高效互通。泛中台化趋势明显,业务场景需求的解决方案/产品趋于“中台化”,以数据中台为基础的中台体系不断丰富。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95598智能知识库全渠道服务策略研究与应用
该项目在中心首次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客户服务领域的落地应用,需要打破传统简单树状存储型知识库不能满足多渠道、满足海量知识的高效、便捷、准确检索以及关联知识精准推送的壁垒,在确保供电服务专业知识的规范性、标准化的同时,需要兼具智能服务的需要具备客户化、差异化的特点,同时满足全网各省、产业公司的智能知识管理体系拓展应用需求。智能知识库方面通过智能知识体系建设,构建“业务+区域”知识框架,完成业务知识场景化、原子化拆分,依托“地域、角色、渠道”三级知识维度管理应用策略,贯通95598电话、网站、掌电APP等线上线下多渠道知识信息共享与统一管理,云上部署95598智能知识库有效支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力服务人员在线知识查询与管理应用,覆盖一线网点2.03万个,提高企业整体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智能客服方面通过深化应用全渠道智能知识体系,支撑95598电话、在线服务渠道,以及服务省公司线下自助服务终端的智能问答场景,向外部客户提供精准智能的语义理解与知识查询服务,通过向客服专员实时推送基于客户表述的知识点,实现智慧座席支撑,基于人机协同的智能服务模式,应用实时语音质检以及在线渠道后台机器人功能,向人工座席实时推送优质服务话术及支撑知识。
关于征集柔性直流专家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随着我国特高压技术与工程的高速发展,超特高压联网、交直流混合运行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推进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进一步拓展应用和技术创新,集中行业专家资源推动解决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难点问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决定成立柔性直流技术专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专家委员会(工作组)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现面向电力行业相关单位及科研机构征集专委会委员。
电站高温材料微创取样及试验装置研发与应用
微创评估技术首先利用微创取样设备从在役金属部件上切取微小的试块,然后将切取的微小试块加工成微创试样进行微观组织观察、各种理化及力学性能试验,最后通过微创试验性能结果对在役部件进行状态及寿命的准确评估。由于目前仍然没有相对系统、完善的微创取样及试验装置,导致微创评估技术在实际电站金属部件的监督评估中应用极少。通过微创评估技术可以随时发现设备缺陷,监督其发展,预测其寿命,掌握其健康水平,为制定设备检测、维护、改造、更换方案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剩余寿命,使寿命最大化,做到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同时兼顾。 利用该项目的相关成果可以随时发现设备缺陷,监督其发展,预测其寿命,掌握其健康水平,为制定设备检测、维护、改造、更换方案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剩余寿命,使寿命最大化,做到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同时兼顾。该项目的成功开发使得我们可以对电站高温金属部件的服役状态以及剩余寿命精准把控,可以杜绝以往出现一点儿小问题就换管的简单粗暴处理方式,可充分利用电站高温金属部件的剩余寿命避免盲目换管带来的资源和经济上的浪费。微创评估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在火电机组中,可以将其拓展应用到核电、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所有在高温、压力、腐蚀等黄刻环境中服役的金属部件,将对保证我国电力、石化、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安全稳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复杂海况超高压海缆带电智能检测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及工程应用
本项目以海南联网工程为背景,基于输电领域复杂海况和非动力定位平台作业需求,攻克了大功率海缆检测机器人设计、海缆带电检测、智能巡检控制、非动力定位平台匹配性设计及作业技术等关键技术难题,研制了一套可应用于非动力定位平台的高压海缆带电智能检测系统,并应用于工程实际。项目技术属国际首创,原理先进、技术新颖,应用效果好,总体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关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本项目针对复杂海况和非动力定位平台作业需求,研制了一套可应用于非动力定位船舶的高压海缆带电智能检测系统,突破了大功率海缆检测机器人设计、海缆带电检测、智能巡检控制、非动力定位船舶匹配性设计及作业技术等一系列国际关键技术难题。项目成果成功应用于500kV海南联网运行海底电缆的检测,并可拓展应用于国内外海底电缆运维检测,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依托项目研究成果,申请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国际专利1项,发表论文17篇,申请标准4项。本项目实现了国内外首次高压海缆带电检测,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加拿大BC Hydro 公司率团来我国学习。成果多次用于海缆带电检测,单次可节约运维检测成本上亿元,同时可避免海缆停电时间70天,极大保证了海南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项目实际工程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至其他海域及海上风电海缆、海底光缆、海底油气管道等检测领域,前景极其广阔。
神“机”妙策•博采众长--2021年(第七届)电力行业无人机技术应用交流会议征集令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电网企业运维管理与巡检作业的智能化、数据化特征愈发明显。无人机作为电网巡检的“主力队员”,在线路巡查、基建施工、导线修复、通道清障、带电作业等领域积累着丰富的经验,为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电力无人机装备的智能化和作业自主化水平不断提升,融合现代信息技术、AI技术等,无人机将在电网输变配领域拓展应用场景并规模化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