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65条 电源
成果

全自动直流电阻测试仪的研制

发布日期:2019-06-05

项目研制国内首套全自动直流电阻测试仪,在保证传统直流电阻测试精度的基础上,增加了远程调档控制、高低压绕组测试线自动切换控制、测试数据智能分析处理等功能,实现测试与数据处理的全自动、智能化。同时,为保证远程调档信号接入的快速性,准确性,安全性,项目研发了通用型试验转接装置。 全自动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使用从根本上解决了110kV、220kV有载调压主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中工作效率低、统筹难度大、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通过专用接入端于接线、远程调档、智能数据分析可使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813次浏览
PPT

虚拟电厂(三大关键技术与六大功能特征)

发布日期:2023-07-14

虚拟电厂技术 (VPP,Virtual Power Plant) ,是将电源、可控负荷和储能系统有机结合,通过虚拟电厂的控制中心,合并作为一个特别整体参与电网运在虚拟电厂中,每一部分均与控制中心相连,通过智能电网的双向信息传送,进行统一调度协调机端潮流、受端负荷以及储 能系统,以达到降低发电损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优化资源利用、降低电网峰值负荷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

关键词:
5866次浏览
专家观点

赵伟 褚温家 张晶:以新能源主动支撑技术 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发布日期:2023-09-12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双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特征凸显,系统的物理基础、功能形态深刻变化,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新能源场站需要具备主动支撑能力,拥有接近或高于同步电源的控制特性,支撑系统电压、频率稳定以及提供备用容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开展新能源场站主动支撑技术研究,深入分析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对电网的影响,提出了新能源主动支撑技术要求,助力新能源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2972次浏览
市场观察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

发布日期:2022-05-05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碳”目标愿景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以来,关于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变革和挑战被广泛研究和深刻认知。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电源侧新能源将成为电量的主要提供者,电网侧从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向微电网、柔直电网等多元形态并存转变,负荷侧由单一用电向发用电一体转变,电力系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2744次浏览
报告

生态环境部中国区域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研究2023

发布日期:2023-10-30

区域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是精准核算电力消费引起二氧化碳间接排放的基础参数。本研究采用平衡分析法,根据省级电网发电数据、跨省电力交换数据以及中长期电力发展规划等数据,构建省级电网生产模拟优化模型,通过情景分析评估未来不同情景下,省级电网电源结构和电力消费,分析中国2020-2035年不同情景下区域和省级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基于情景分析,中国2020-2035年各省份电网排放因子将出现大幅下降,新能源政策情景下,各省降幅平均达到43%,青海、云南、海南、吉林等8个省份的降幅超过50%;新能源高速发展情景下,各省降幅平均达到53%,青海、云南、海南、吉林等16个省份的降幅超过50%;按照两类情景结果中位数考虑,各省份降幅平均达到48%,青海、云南、海南、四川等11个省份的降幅超过50%。本研究建立的中长期省级电网排放因子,为支撑各省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评估,鼓励用户优化生产和行为模式,降低企业预测间接排放不确定性,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得到中国工程院品牌项目《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若干重大问题研究》(2022-PP-01)资助

2642次浏览
报告

2023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

发布日期:2024-04-03

截至2023年底,全国电力安委会19家企业成员单位总计报送各类电化学储能电站1375座、总功率45.43GW、总能量92.61GWh1,其中累计投运电站958座、总功率25.00GW、总能量50.86GWh(在运863座、总功率24.35GW、总能量49.62GWh,停用95座、总功率0.65GW、总能量1.25GWh),在建电站417座、总功率20.43GW、总能量41.75GWh。2023年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电站486座、总功率18.11GW、总能量36.81GWh,超过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截至2023年底,已投运电化学储能装机相当于全国电源总装机的0.86%,相当于新能源总装机的2.24%2;其中,2023年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装机相当于全国电源新增装机的4.91%,相当于新能源新增装机的6.08%。

2309次浏览
PPT

站用低压交流电源系统提升措施和工作方案

发布日期:2020-01-17

首先就站用低压交流电源系统提升工作背景进行阐述,重点介绍了低压交流断路器保护灵敏度问题、低压交流断路器灵敏度改造情况、低压交流断路器选择性问题以及剩余电流监测问题,最后对剩余电流装置试点应用案例进行分享。

1988次浏览
成果

一种可用于带电拆装单相智能电表的专用接线底板与插件

发布日期:2019-06-19

在“一户一表”改造过程中,需要对低压电能表进行更换,而传统的低压电能表拆装工序,需短时停止客户侧用电,这将影响居民的生活用电;尤其是原址拆装电能表,将严重影响客户满意度。此外,传统的电能表更换步骤繁多、效率低下,导致耗时较长。由于部分居民不了解智能电表、各种条件和因素限制致使用户不知情其智能电表的换装工作和施工单位在换装过程中的服务问题,尤其是近年来电能表升级和换表频率高导致居民用电受到影响,引发用户对于电力部门长期的不满与投诉,严重影响了客户满意度。经过统计分析,自广州越秀供电局2016年启动“一户一表”工作以来,因装拆和轮换电能表工作而导致居民客户对电力部门停电不满的投诉占到了30%以 上。 在传统的安装、更换电能表时需将电源导线塞进到电能表的表端座孔或拔出,再加上工地现场空间狭小、照明不佳,容易造成接线操作错误,导致烧表的现象发生。越秀区作为广州市主城区,此种现象尤为突出。这样将使得拆装电能表不便,并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经过测算,每户居民用电负荷按4kW计算,拆装电能表耗时15分钟,以越秀局为例,2017年轮换12.8万户,因轮换表工作而对客户进行停电所产生的电能 销售损失也将达12.8万度以上。

1951次浏览
政策法规

中国电科院:为配电网安全运行 提供储能技术解决方案

发布日期:2022-04-19

“输入功率为491千瓦,电流为746安……”4月15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研究中心储能应用技术研究团队成员朱帅,记录下500千瓦/500千瓦时移动储能电源车充电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储能应用技术研究团队研判储能系统效率,对于评估移动储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具有参考价值。

1949次浏览
书籍

智能配电应用技术

发布日期:2024-01-10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电力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一方面,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下,传统能源的大量开采和碳排放总量的连年升高,使得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是降低传统化石能源占比、调整能源结构的一项关键任务,更是保障我国能源电力安全的长治久安之策。另一方面,我国电网建设加速,分布式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用电负荷的多元化增长,使得电力稳定供应面临较大挑战,需要构建坚强智能电网,破解电力建设的难点堵点问题,缩小负荷曲线峰谷差,保持用电稳定。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对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要把配电网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着力点,持续优化完善配电网规划理论、建设标准和管理体系,不断提高配电网的适应性、可靠性,以及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支撑新能源的科学高效开发利用和多元负荷友好接入,并深度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利用先进的设备、传感技术及控制决策系统,保证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智能配电网建设的目标是服务电网终端用户,智能配电网具备安全、可靠、自愈、经济、兼容等特点。加强智能配电软硬件设备的升级改造,促进智能配电网与物联网融合渗透,助推智能配电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得到重点应用,以及智能配电网建设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是智能配电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近日,由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EPTC 电力技术协作平台组编的《智能配电应用技术》即将出版。本书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从多方面深入剖析智能配电应用技术,对传统技术进行再探讨,对前沿技术进行新探索,全面展示当前智能配电领域的研究成果,助力智能配电技术创新、推广与应用。 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和配网业务对智能配电技术的需求,本书深入分析了智能配电技术的发展形势与要求,解读了智能配电技术发展现状,梳理了智能配电技术标准,围绕配电设备智能化、配电智能终端、配电物联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智能运维、分布式电源与储能、电动汽车充换电、低压柔性直流互联等关键技术做了全面介绍与研究,总结了不同场景下的智能配电技术典型应用案例,展望了智能配电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发展建议。 联 系 人:张伟豪 手 机:18518354192 邮 箱:zhangweihao@eptc.org.cn

1564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国网智研院总工 贺之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倒逼电网技术加快升级

2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3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4

赵伟 褚温家 张晶:以新能源主动支撑技术 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5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6

河南新型储能政策:调峰0.3元/度,租赁200元/度·年,用户侧有奖励!

7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

8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

9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10

EPTC双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