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宽频阻抗谱的配电电缆缺陷检测与定位
1国网公司在运配网电缆线路长度己逾60万公里; 2部分发达城市配电网中运行年限逾15年配网电缆己占25%以上; 3未来5-10年内,城市电网运行可靠性将面临配网电缆故障集中爆发的威胁;
高压电缆线路智能运维及其应用实践
截至12月31日,广州供电局共管辖110kV及以上电缆线路527回、1316.9公里,其中220kV电缆线路51回、161.6公里,110kV电缆线路476回、1155.3公里,110kV及以上电缆线路占输电线路总回数的62.4%、总长度的17.4%。广州供电局共管辖电缆隧道24条、44.3公里。 输电线路运维单位按照区域分为输电管理一所、输电管理二所,输电一所负责运维广州市东南片区35kV-500kV输电线路,输电二所负责运维广州市西北片区35kV-500kV输电线路;输电一、二所在册员工共计396人,其中电缆线路运维管理人员共约60人。
海底电缆绝缘诊断及运行评估技术
大长度海底电缆运行环境复杂,可能存在悬空、受损等情况,准确的绝缘诊断和缺陷定位是海底电缆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保障。基于极化-去极化电流法(PDC)对海缆绝缘状态进行诊断,明确电导率、介损、不对称系数、时间稳定性等测试参数,可判断电缆绝缘不同老化程度。基于频域反射法(FDR)对海缆典型绝缘缺陷进行定位,可识别由受潮、过热、外力破坏、化学、辐照、水树等原因形成的局部缺陷,实现局部缺陷、接头位置的精确定位。已研发现场检测装置并形成配套测试方法,具备小型便携、无损测试等优势,应用于多回海底电缆线路状态诊断及缺陷定位,实测效果与海缆实际状态对应,预计可用于部分场景下的陆缆检测。
陈友德、林土方、林旭:配电线路带负荷上改下作业方法及作业安全的探讨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向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电缆线路具有架空线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替代架空线路应用于城市配电网中。电力线路入地项目虽然建设成本较高,但是它敷设于地下,不占地面空间,不影响市容市貌,同一地下电缆通道可容纳多回线路并且受外界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提高了输送容量的同时也保障了供电可靠性,这样的优势使得电缆线路的运行维护费用就相对较小。电缆线路与户外环网箱、分接箱等设备联结形成灵活的多线路联络,形成供电系统,运行方式灵活,减少了城市停电次数、停电范围,满足了配网自动化的要求。
云南电网智慧输电建设及应用情况
主要介绍了2018年底云南电网公司以昆明供电局220kV七松I、II回线及海埂电缆隧道开展了架空及电缆线路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情况。在建设过程中,实现了机巡代替人巡、运用了智能装置应用分析以及实现了多终端统一管理和业务流程智能化管理,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成效、管理成效、安全成效和推广成效。基于此,他总结了具有云南特色的智能建设思路,第一因地制宜选设备,推广应用多维度监测手段,第二结合实际定策略,形成“天空地”协同巡检模式,第三依托创新促推广,建设云南特色智能输电。
配电网智能电缆系统及高效运维关键技术与应用
针对城市配电网电缆资产利用率低、风险感知难、运维成本高等问题,围绕“降本增效、高效运维”目标,在电缆及通道运维方面开展大量的创新性探索和研究,在感知层,研发了首个智能电缆及集成装备,实现传统电缆技术突破和一、二次的真正融合。基于数据和模型驱动建立了智能电缆监测平台,实现了运行电缆及通道的状态实时在线监测。首次提出了电缆线路安全运行载流量动态调控、负荷动态保护阈值与裕度分析、隐患点感知及定位多项技术和方法,结合监测平台对电缆通道感知情况,建立了适应多场景的机器人巡检体系,实现机器人自动对电缆通道隐患精准监测和处置,构建了城市配电网智能电缆及通道高效运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