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源荷相关性及不确定性的配电网网架规划方法
当前,配电网网架规划在提高电网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往往忽视了源荷出力的相关性,导致弃光率高、配电网网架投资大、线路利用率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考虑源荷相关性及不确定性的配电网网架规划方法。首先结合源荷历史数据,考虑光伏和负荷出力的时序自相关性,利用拉丁超立方采样和Cholesky分解法生成源、荷场景集,并计及源荷互相关性,设计源荷联合场景削减方法;其次考虑源荷出力不确定性,确定典型源荷联合场景及其概率;然后构建期望光伏消纳水平最大、期望年投资运行成本最小、线路过载概率期望值最小的配电网网架多目标优化规划模型,并考虑相关约束;采用改进NSGA-II算法求解,生成配电网网架规划方案。最后,讨论帕累托前沿解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参数对规划结果的影响,为规划决策者提供备选方案。
新型配电系统下微电网技术及典型应用
简要介绍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配电网(新型配电系统)物理结构形态和管控模式的演变过程,从前期网架规划、运行控制和后期运维方面阐述新型配电系统对微电网技术的相关需求,重点介绍配电网-微电网一体化典型应用场景和方案设计,如低压台区微电网,薄弱区域并网型微电网、多站融合智能微电网、高海边无独立型微电网的典型应用场景,探讨未来微电网与配电网融合应用的需要关注的问题,分享国网上海院微电网技术团队近期开展的相关业务。
基于Q-learning的集中-分布式形态配电网分层分区及网架规划方法
为完善集中-分布式配电网在分层分区和网架规划方面的研究,充分考虑集中-分布式配电网要求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基于Q-learning的分布层分区和网架规划方法。 方法 针对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有向和无向转换、网架连通性、考虑多因素的分类等问题,根据分层分区和网架规划2个阶段的不同需求,分别对Reward和Agent进行了改进,使模型考虑要素更为全面,并利用实际电网数据进行了仿真验证。 结果 相比于传统电网规划方法,使用所提集中-分布式规划方案在保证一定可靠性的同时有着更好的经济性。 结论 所提方法在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渗透率配电网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为集中-分布式形态配电网的规划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国网辽宁电力深化“网上电网”应用多专业数据融汇,多场景智能规划
7月10日,辽宁鞍山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赵郁婷结合菱镁产业发展用电需求,依托“网上电网”开展菱镁产业密集地区的电网规划工作。利用“网上电网”的全景导航、全量监测等功能,电网规划人员可以一键查看多专业融合数据,线上开展负荷预测、电网网架规划及绘制、项目初步选址等工作,还可以快速直观对比规划设计方案,确保项目规划更为科学合理。
考虑移动储能车提升系统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
传统配电网规划通常是先规划再进行可靠性的校核,难以将可靠性校核结果反馈以有效修正网架规划方案,因此需要建立考虑配电网可靠性的规划方法。而随着配电网发展,移动和固定式储能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多类型储能的优化配置,可在故障发生时维持关键负荷的供电,提高城市配电网可靠性。首先,采用了一种基于故障时序逻辑的可靠性指标解析表达方法,将可靠性指标约束嵌入传统配电网规划模型。然后,在运行约束中考虑移动储能车以及固定式储能参与恢复供电的故障时序逻辑,建立改进的配电网规划模型。该模型实现了计及移动和固定储能对可靠性影响的配电网规划,可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求解器求解。最后,通过24节点实际配电网算例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考虑云储能的多区互联综合能源系统规划
为促进储能和用户侧资源高效利用,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水平,提出了一种考虑云储能的多区互联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模型。 方法 在建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能源枢纽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电/热/气云储能的能源枢纽模型。针对云储能与综合能源系统分属不同投资主体的问题,考虑云储能投资回报年限约束,提出了双主体两阶段规划模型:第一阶段对网架、设备容量以及云储能使用价格进行规划;第二阶段对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策略进行优化。针对多能流网架规划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小生成树的预筛选算法。 结果 对某三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规划的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模型有助于提高能效、降低碳排、提高互连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效益。 结论 研究成果揭示了云储能与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同规划的潜力,并为多类型储能在能源领域的深度应用和商业推广提供参考。
高可靠性城市供电网规划与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本项目开展了现代城市高可靠性供电网规划与建设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从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三方面,提高横琴新区电力网架供电可靠性,加速电力信息交互流通,提升用电服务水平,打造电力先进技术示范区,保障电网的最优运行,提供优质可靠的电能。项目从输电、变电、配电、调度四大领域,以配电为重点,开展了高可靠性配电网架规划建设、配电网保护运行控制及自愈技术、智能调度平台关键技术、智能变电站全站数据协同、集成及应用技术、输变电设备状态检测与诊断技术多方面的研究。项目以横琴白贸区为依托,完成了一系列示范工程建设,建成与横琴新区发展规划相匹配、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现代城市供电网。其中,2010~2014年,完成智能变电站数据采集、协同、集成与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完成输变电设备状态检测与诊断关键技术研究,建成2座3C绿色数字化变电站,建成较为完善的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以及广东电网内首套电缆局部放电在线实时监测系统。2013~2016年,开展高可靠性配电网网架的规划及建设工作,全面完成了横琴自贸区全区域10KV至20kv配电网的升压改造工作,成为国内首个全区采用20千伏公用线路供电的地区。目前,横琴自贸区所采用自主研发的主干层一次干层-负荷层三层架构的配网专利网架,以及“双链环”结构网格化运行的配电主干层,较好应对了自贸区建设阶段中负荷接入点及接入容量随机性较大等复杂情况,为自贸区基础建设提供能源保障。2014~2016年,完成一体化多层次配网保护及自意控制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自主研发高集成一体化配网智能终端,该终端在横琴配电网的应用,充分发挥了横琴新区专利配电网结构的优势,实现主、配、荷网架的协同,以及配电网一、二次关键技术的有机融合,为用户提供高可靠优质电力,有力支撑了全区域99.999%高可靠性目标。2010~2016年,开展智能电网智能调度平台技术研究,完成以光纤为主,1.8G主频和230M主频TD-LTE电力无线专网为辅的多样互补智能电网通信平台,在横琴区域实现电力通信全覆盖。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规划与运行分析系统建设和应用
2015 年 9 月 26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为解决当前面临的能源、气候和环境约束问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坚决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启动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规划与运行分析系统建设。系统按照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思路进行设计,建立统一数据中心(全球能源互联网基础统一数据库)、两大业务平台(数字化研究平台、运行分析平台)和五个业务主体(仿真研究业务、成果管理业务、多维展示业务、运营管控业务、分析预警业务)的业务体系,全面支撑能源电力仿真分析、规划研究等工作开展,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 系统已成功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全面应用,采集全球各国经济社会、能源电力、气候环境等方面数据 3.7 亿余条,全球多语种经济社会、能源电力、政治外交等方面新闻资讯210 万余条,支撑发布《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规划》、《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巴黎协定;实施行动计划》、等研究报告 1300 余篇;全面支撑全球能源互联网主题展厅运营,已累计接待包括联合国副秘书长及环境署、教科文组织、气象组织及几内亚、蒙古总统等 160 余批、1800 余人次参观。系统成功投运,对支撑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研究、建设具有全球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智库、提升合作组织长期发展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市场 | 南方电网:“十四五”期间将投资约6700亿元建设电网
南网“十四五”及中长期网架规划将深化西电东送、拓展北电南送、接续藏东南、融合粤港澳、联通东南亚,实现更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