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电源群调群控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实践
分布式电源群调群控建设实践,主要通过系统性考虑主配网潮流、电压等各项要素,基于 “全感知”和“群调群控”两个维度加强分布式光伏电源调度运行管理。全面梳理分布式光伏电源设备台账,依托基于调控云的水电及新能源平台实现所有包括0.4千伏在内的分布式电源全面采集及观测。通过整合营配调各业务系统的档案信息、多源泛在数据,开展中低压水电及新能源的标准化建模与采集,因地制宜规范采集频度,建立数据同步机制,弥补原有调度主站中低压水电及新能源数据的空缺,建设基于调控云的水电及新能源模块,引入水利、气象等多源信息辅助开展数据纠偏,最终实现泛在分布式电源实时数据的全感知。开发分布式电源群调群控系统,技术路线是以配电主站为核心,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需求下达各个分布式电源需要调节的数值;将调节指令下达给多个分布式电源群调群控子站;由群调群控子站负责分配各个逆变器的启停,实现多个分布式电源的批量调节,如图2所示。基于以上系统,再根据电网侧需求,实现分布式光伏电源集中执行电网实时平衡控制和安全自校正控制,集群参与电网有功、无功电压等动态调节,进而优化利分布式能源,并保障主配网安全经济运行。
山东智能配电终端应用
围绕配网管理与客户服务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山东公司按照国网公司配电物联网“云-管-边-端”技术路线,建设省级配电物联网云主站,打造济南、青岛先行示范区,在全省推广智能配变终端建设改造,就地贯通营配数据,实现配网状态全景感知、客户服务主动高效。
配电台区边端多模通信与营配融合应用
该项目以实现配电台区智能设备和传感器广泛互联和全面感知为目标,融合电力线载波和无线两种传输介质,支持多种通信模式,构建动态混合路由的配电台区边端多模通信网络,解决网络覆盖能力不足、重要事件上报不及时、生产营销数据不共享等问题,满足配电业务精益化管理需求,支撑配电网智能化建设。 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无需额外配置中继节点,多模通信网络实现了一张网地域全覆盖、设备全接入、应用全支持,达到了网络运行稳定、可靠、快速的预期效果。应用载波感知避让技术实现与台区用电信息采集网络的并存并行,通过数据伴听装置,在营销 HPLC 网络无感的情况下,实现用户用电信息数据的融合共享。
南方电网智能配电网探索与实践
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信息化,智能化及互动化特征,发展智能配网,应使其具备更强的可控性,协调更丰富的资源,满足更复杂的用户需求。 智能配电网在供电安全性、电能质量和电网资产利用率方面都比传统电网有显著提升。智能配电网优化了配电和用电两个领域的专业界限,由于智能配电网的建设是建立在配电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的,因此并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建设智能配电网,当前阶段智能配电网建设应首先从一个城市的局部区域逐步开展。 下一步南方电网公司将继续研究并提出配电网智能化评价模型与评价方法,有序开展智能化评价工作;推进配电网通讯网建设,实现配网通信覆盖率100%;在全网范围内打通营配数据接口,实现配网采集数据一体化;探索云大物移智等新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工作。"
基于智能电表非计量数据开发的多源数据分析平台
长期以来在供电系统中,电网中的不平衡电流会增加线路及变压器的铜损、增加变压器的铁损,降低变压器的出力甚至会影响变压器的安全运行。电网公司由于没有可靠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低压用电客户相对于配电变压器的相位关系无法确定和记录,在营配管理中以下问题会逐渐显露。目前,三相不平衡问题在电网企业内普遍存在,由于没有可靠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低压用电客户相对于配电变压器的相位关系无法确定和记录,多数单位仍凭经验进行三相不平衡调整。基于智能电表非计量数据开发的多源数据分析平台运用交流过零同步分时通讯技术的相位识别方法和基于贪心策略智能算法开展三相不平衡治理工作,为国内首创,可在全国电力行业中全面推广使用。
以末端业务融合为特征的一体化供电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电网末端业务的分割是制约供电企业提升供电服务保障能力的管理瓶颈。本项目以承担国家电网公司业务融合试点为契机,依托智能电力物联技术推进营配业务末端融合,构建一体化供电服务保障体系,完善顶层设计,优化内部组织架构,因地制宜,优化整合末端与核心部门设置,推行市、县、供电所三级垂直管理模式。依托台区经理负责制,构建网格化客户服务模式。拓展台区经理综合业务能力,建立网格化客户服务模式,打造营配专业复合型人才队伍。深化末端数据贯通,提高基础数据保障。开展末端数据采集与治理,提高源头数据质量,搭建末端数据融合支撑平台,提高数据集成效率,建立数据同源维护机制,保障数据一致性。智能电力物联技术推动末端业务融合应用。提升设备智能感知能力,打造输变配主动运维模式;采用多种大数据算法,建立末端业务分析模型;开发智能营销全业务终端,助力末端业务融合应用。拓展新能源业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方位推进电网末端新能源业务开展,主动引导客户实施电能替代项目。建立完善的全员综合保障体系。推行精益工分制全员绩效管理,健全安全风险及廉洁风险防控机制。 本项目实施后,处于电网末端的供电所内营销和配电不仅业务融合,对于配电线路和设备故障可快速响应,自主抢修,运维能力显著增强,有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通过构建一体化供电服务保障体系,基层供电所结构性缺员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优化整合后,全能型供电所集10千伏运维抢修、营销服务、业扩报装、光伏发电及电动汽车等新型业务受理于一体,业务融合覆盖无死角,组织模式更加集约高效,大幅提升供电服务保障能力。大连供电将低压光伏发电、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运维等新型业务由市、县公司下发至全能型供电所管理,在业务受理、现场勘查、合同签订等环节大大缩短了并网时间,新能源接纳业务蓬勃开展,电能替代惠及广大客户。本项目深入推进末端业务融合,拓展新能源业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同时建立完善的全员综合保障体系,从而不断提高末端电网安全运行水平,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有效提升供电服务保障能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辽宁省公司及国网公司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基于营配调贯通的供电服务指挥系统研究与应用
为有效解决供电服务面临的瓶颈问题,促进营销、运检、调度业务融合,江苏电力积极探索,于2012年开展营配调一体化工程建设,初步实现营配调各专业的基础数据共享和末端业务融合。2016年在前期建设基础上,围绕“数据贯通、信息共享、专业协同、业务融合”这一核心主线开展供电服务指挥系统建设。系统基于云平台技术,并首次采用微服务架构进行设计,构建了松耦合、开放式、可扩展的统一微服务支撑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内存计算、数据挖掘等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现配电网运营管理、供电服务方面的深度分析与决策:通过总线及SOA服务技术,支撑及优化现有业务系统的功能及供电服务业务流程,实现业务的协同指挥、供电服务质量的监督与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