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到2025年力争新增500千伏和220千伏电网工程469项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介绍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有关情况。发布会上相关领导介绍到,在现有“五交三直”外电入鲁输电通道基础上,加快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建设,适时推动第五条直流输电通道纳入国家电力规划。到2025年,形成“五交四直”受电格局,接纳省外电量达到1500亿千瓦时以上。同时,推动送端省份既有直流输电通道配套电源基地建设,深化与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送端省份能源战略合作,确保外电稳定送入。
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抓紧履行输电通道核准手续!加快建设5条特高压通道!
通知中提出,积极推进输电通道规划建设。结合以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开发及电力供需发展形势,积极推进规划已明确的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前期工作,条件具备后,抓紧履行核准手续。加快建设南阳~荆门~长沙、驻马店~武汉、荆门~武汉、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等特高压通道。推进重点输电通道配套的电网、电源工程建设,着力提升输电通道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
无信号区输电线路建运全过程通信创新实践
输电走廊错综复杂,大量线路处于高海拔、高寒地区,人工巡视故障排查难且耗时耗力,在无信号地区开展线路维护、检修、抢修、改造工作难度极大。为提高运检质效,保障电网设备安全运行,解决“信息孤岛”现象,以先进通信技术为支撑,搭建稳定可靠的通信桥梁,实现输电线路实时在线监测及智慧应用是解决痛点的关键。本报告首先对无人区密集输电通道面临的形势和传统通信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动态链路切换的双主站“点对多点+链状”高冗余新型组网方式应用成效进行介绍,并提出以“一平台”、“一链路”、“一终端”、“一天线”、“一体系”为创新思路的无信号区“新链”通信技术方案,并对“新链”通信技术应用进行了展望。
基于多维数据融合的输电通道智能风险管控技术研究
介绍了输电通道监控及新技术、输电通道智能风险管控平台、总结及发展方向。
智慧天眼、智能巡检——直升机无人机激光 扫描技术在大电网运维中的应用
国网安徽电力目前已形成500千伏为骨干网架的电网结构,110千伏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达1955条,长度达39632公里;同时过境特高压和跨区线路14条,长度达3813公里;形成了5大国网公司级重点输电通道,线路遍布皖北平原、皖南大别山区等区段;线路肩负西南水电、内蒙风电、新疆煤电等外送,是确保“电从空中来”的能源替代的战略贯彻落实的重要支撑。 随着电网规模快速增长,传统的人工模式和直升机无人机协同的“三位一体”巡检模式,已难以满足大电网运维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人工巡视存在视野盲区、认知误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巡检无法实现通道环境的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和隐患智能管控,同时巡检的二维数据无法形成三维立体感知。 为解快上述问题,国网安徽电力提出」智能巡检的理念,研制丁基于激光点云技术的直升机无人机智能巡检平台,融合机载激光扫描、多光谱、全景摄影、倾斜摄影以及图像智能分析等技术,提高了激光扫描数据分析的时效性,实现丁输电通道三维建模、线路实时工况分析、树种的智能识别和树患的自动告警、外部隐患的智能识别和智能预警,显著提升了大电网运维管控水平。
输电线路工作情况汇报
介绍河南公司超特高压输电线路长度11115公里,可视化覆盖率5400余套,基本已实现重要线路设备、人员、隐患的全过程可视化运维智能化管理。提出目前有效的在线监测技术手段较少,实用化程度需进一步加强,应充分利用“大云物移智链”等信息交互、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升数据自动采集、自动获取、灵活应用能力,实现设备全方位全天候感知、数据云边处理、状态辅助预判、安全智能管控、运检效益提升,构建输电专业各个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的良好局面,推进输电专业管理模式向更智慧、更高效、更安全转变,实现输电通道“全采集、畅通道、能分析”,线路全过程无人巡视及线路智慧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