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19条 协同
报告

异构融合计算技术白皮书(2023年)

发布日期:2023-09-25

《异构融合计算技术白皮书》针对现有算力基础设施无法满足算力需求的问题,深入刨析了异构计算应用场景特点以及计算架构异构演进历程,提出了异构计算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引入异构融合计算的概念,并分别从硬件、软件、系统三大层面概述了异构融合趋势和关键技术,系统全面地论证了异构融合计算如何解决传统异构计算的问题,并为多样性算力高质量协同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体系梳理和的技术发展趋势判断。中国电信作为云网领域的中央企业,全面深入实施“云改数转”战略,充分发挥云网融合优势,与产业链上下游广泛协同,积极打造云智、训推一体,云网边端协同的分布式算力基础设施。本白皮书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算力赋能提供了相关技术指引和参考,从基本概念到实践案例,再到未来展望和发展建议,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价值,我们相信该白皮书能够为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有益的启示,我们也期待我国在异构融合计算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关键词:
2237次浏览
论文

新型电力系统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发布日期:2024-02-26

能源转型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以清洁低碳、开放互动为目标不断建设,同时监测技术与通信技术也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中的数据来源更加广泛,数据结构更加复杂,为新型电力系统数据融合提供数据基础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首先,分析新型电力系统数据特征,提出新型电力系统的数据融合需求;接着,介绍新型电力系统数据模型、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层级,分析关键融合技术的优缺点,并对不同技术的适用场景进行分析;然后,分别从输配协同、源网荷储协同、虚拟电厂、多元负荷、电碳市场交易5个典型场景,对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数据需求、数据来源、融合目标、常见方法及研究难点进行归纳;最后,对新型电力系统数据融合技术的未来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2064次浏览
报告

2023新能源“无人化”场站解决方案白皮书

发布日期:2023-10-24

我们期望实现“在电力生产过程中,所有的风光能量获取、发电转换、输电、电网连接、监控与运行过程均在无人的环境完成,无需人工操作,把电场交给机器和系统”的“无人化”场站。通过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智慧运营,实现新能源运营“远程监控、区域检修、分级管理、场站无人”的“无人值守”模式。在此背景下,金风科技联合中电联风力发电分会、国华投资、大唐、三峡能源、中国电建、京能、嘉泽新能源、腾讯、海康威视等团体和企业,基于行业研究、调研分析、项目实践,共同提出了新能源业务与数字化融合、人与机器融合的双融合人机协同智慧运营模式,旨在研究如何通过机器替代人工,如何构筑开放的数字平台,加速新能源企业向场站“无人值守”运营模式转型升级,以满足新能源发展的需求,迎接未来的挑战新能源运营数字化转型机遇已经到来,宏伟画卷已逐步展开,需要行业内外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共同谱写新时代能源发展新篇章。

1634次浏览
行业要闻

国网江苏电力:数字赋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发布日期:2023-04-11

国网江苏电力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主线,基于PMS3.0架构,打造了资产管理数据底座,完成了PMS3.0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应用部署推广,支撑业务协同向数据协同、设备管理向资产管理、评价驱动向策略驱动的“三个转变”。

1601次浏览
PPT

新型电力系统主配微网通信协同发展探索

发布日期:2024-08-28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智能化、数字化已经成为当今电网发展的主流趋势,电网全环节全链条全要素灵敏感知和实时洞悉、生产运行精准控制、用户行为智能调节等特征是其基本要求,先进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成为推动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建设的关键力量。报告中分享了国家电网公司在加快电力通信创新探索方面的实践与成果。针对可在电力系统应用的潜在新技术,坚持“技术研究、试点验证、标准制订、推广应用”四步走策略,形成了适应各类业务场景的通信解决方案。国家电网公司将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立足通信专业长远发展,主动担当作为,凝聚各方合力,积极开展先进通信技术研究,高效推动先进通信技术在大电网、配电网、微电网等多种电网形态和多种业务场景中落地应用,为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建设提供坚强可靠的通信支撑。

1379次浏览
书籍

智能配电应用技术

发布日期:2024-01-10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电力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一方面,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下,传统能源的大量开采和碳排放总量的连年升高,使得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是降低传统化石能源占比、调整能源结构的一项关键任务,更是保障我国能源电力安全的长治久安之策。另一方面,我国电网建设加速,分布式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用电负荷的多元化增长,使得电力稳定供应面临较大挑战,需要构建坚强智能电网,破解电力建设的难点堵点问题,缩小负荷曲线峰谷差,保持用电稳定。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对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要把配电网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着力点,持续优化完善配电网规划理论、建设标准和管理体系,不断提高配电网的适应性、可靠性,以及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支撑新能源的科学高效开发利用和多元负荷友好接入,并深度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利用先进的设备、传感技术及控制决策系统,保证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智能配电网建设的目标是服务电网终端用户,智能配电网具备安全、可靠、自愈、经济、兼容等特点。加强智能配电软硬件设备的升级改造,促进智能配电网与物联网融合渗透,助推智能配电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得到重点应用,以及智能配电网建设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是智能配电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近日,由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EPTC 电力技术协作平台组编的《智能配电应用技术》即将出版。本书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从多方面深入剖析智能配电应用技术,对传统技术进行再探讨,对前沿技术进行新探索,全面展示当前智能配电领域的研究成果,助力智能配电技术创新、推广与应用。 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和配网业务对智能配电技术的需求,本书深入分析了智能配电技术的发展形势与要求,解读了智能配电技术发展现状,梳理了智能配电技术标准,围绕配电设备智能化、配电智能终端、配电物联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智能运维、分布式电源与储能、电动汽车充换电、低压柔性直流互联等关键技术做了全面介绍与研究,总结了不同场景下的智能配电技术典型应用案例,展望了智能配电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发展建议。 联 系 人:张伟豪 手 机:18518354192 邮 箱:zhangweihao@eptc.org.cn

1257次浏览
PPT

源于物联,共融服务——浙江配电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案例及经验分享

发布日期:2019-07-02

遵循国网配电物联网技术架构,落实杭州钱江世纪城配电物联网示范区的建设。主要从云化中台共融服务、云边协同共融计算、营配贯通共融装置、远近通信共融组网等关键技术架构的建网部署,实现泛在电力物联网对内对外业务共融发展,为未来可复制可推广的配电物联网做出示范。

1248次浏览
行业要闻

南方电网公司电碳耦合业务发展历程

发布日期:2024-01-12

电碳耦合是指充分发挥电力大数据优势,以电力为纽带,围绕“算碳”“减碳”“治碳”等主题,协同带动全社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兴业务领域。

1239次浏览
成果

从“三横五纵”到“纵横”监 督的管理创新

发布日期:2021-09-17

2015 年 3 月中央巡视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电科院”)有 1 人被立案;巡视结束后,我们全力整改问题并严肃追责,先后给予党政纪处分 17 人,诫勉谈话 35 人,提醒谈话 79 人,批评教育 13 人,挽回经济损失 1966 万元。剖析问题,发现内部监控和内部管控出现监管脱节,“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是主因。该管理创新构建了“两个责任”互为落实促进、互为精益促进、互为循环提升的大监督格局,持续深化从“三横五纵”监督到“纵横”监督,再到“纵横”监督网格化的管理进阶 。在体制理念上:高度体现党管企业和从严治党理念,党委成立监督管理委员会,明确党委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纪委监督责任和第一责任人,明晰从党委委员到各层级各岗位的“一岗双责”和“两个责任”,狠抓“纵向”履职到位和“横向”监督协同,持续完善内部监控和内部管控的精益化互动,突出细化落实“两个责任”到人。在机制运作上:从解决存量问题开始,强化横向协同,形成了“两面、三层、五条业务线”的“三横五纵”监督机制。“遏增量”促发展阶段,强化主体责任“纵向”落实优先,抓紧监督责任落实,形成“两个责任”落实“两促进、一提升”良性循环,完成从“三横五纵”到“纵横”监督转变,从根本上实现问题断流治本。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召唤下,持续提升监督工作质量,进一步细化“纵横”监督网络,网格化管理落实责任到人,完善并制度化确立“纵横”监督网格化管理模式。在方式方法上:抓好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常态开展公务回避、严格纪律审查和惩处机制、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持续深化以案治本、健全多维激励机制的“六个工作着力点”。在工作模式上:持续开展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季度滚动回查和回查监督,持续强化业务部门自我监督以及纪检监察部门专责监督,补齐监督短板,强化监督协同。在行动设计上:采用“1+3+5+X+N”监督架构:“1”即党委领导下的监督管理委员会。“3”即履职监督、管理监督、执纪再监督三个横向监督管理层。“5”即五条业务线监督小组。“X”即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岗位的监督。“N”即实行“定级、定格、定人、定责”的分线分片负责和分级分格负责相结合的网格化监管模式。 该管理创新运转高效,有效防范化解重要业务领域风险,较好完善竞争性业务内部监管的分权制衡和互为促进,为竞争性业务拓展提供源泉和动力,吸引了多家单位和同行前来交流学习,显现了良好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

关键词:
1233次浏览
前沿技术

河南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线上群调群控,5分钟内实现集群响应,调控成功率96%以上

发布日期:2023-07-05

截至6月30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在18家地市供电公司投运,河南电网实现全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线上群调群控。

1183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2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3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4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5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

6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

7

EPTC双周刊

8

“EPTC智巡榜”年度优秀企业征集

9

2024年EPTC大事记

10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