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骨干OTN设备-FONST 6000
FONST 6000产品是烽火通信推出的基于统一交换体系的分组化的光传送设备,最大支持100GE和OTU4的业务,支持光电混合调度及WSON网络,支持ODU0/1/2/3/4/flex,实现4×STM-4信号到ODU1的封装和映射,实现电力业务的快速开通、调度和智能恢复。烽火OTN在电力行业广泛应用,建设了全球第一条电力100G干线——广东省干OTN网络、南网主干OTN网络,并且在陕西、江苏、甘肃、重庆等多地均有应用。
“伏羲”电力专用芯片
“伏羲”芯片是我国首款国产指令架构电力专用芯片,采用C-sky指令集、玄铁系列内核,设计、流片、封装、测试全链条境内实现。芯片采用“CPU+DSP+专用算法计算引擎+安全计算引擎”的多核异构芯片架构,内嵌国密算法硬件电路,首创嵌入式电力专用算法计算引擎,可实现对IEC-61850的数字化协议的高效并行处理,效率提升2个数量级,芯片整体计算性能相较竞品提升50%,网络风暴抵御能力提升60倍。目前,已有30家终端厂商基于“伏羲”芯片研发数百款工控装置,已在变电、配电、计量、新能源、电力物联网等领域实现验证并规模化应用。
抗电磁干扰与低功耗传感技术在输变电中的应用
我国能源安全的新战略为我国能源转型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国家能源体系提出了新要求。以电网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正在加速发展。但是,由于高电压等级电网中(尤其是特/超高压电力设备)通常伴随强电磁场,而强电磁场对传统无线传感器的可靠性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高电压等级电网缺乏可靠的传感器。这一瓶颈制约了电力物联网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研究了抗电磁干扰微纳传感器及无线通信技术。基于新材料和器件的温湿度、电磁场、压力、声学等多参量微型传感芯片和封装技术,实现能够适应高电压等级电网复杂工况的微型传感器;研究了多层超表面微结构,实现抗电磁干扰的功能表面并与传感器集成;研究基于抗电磁干扰的功能表面的无线传感通信技术,解决微型传感器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通信问题;研究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故障诊断算法,解决了传感器的智能化问题。
配电网中基于沙箱的移动应用保护方法
配网工作人员一般采用移动应用进行远程办公解决现场生产问题。针对移动应用的安全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应用保护安全方法,首先对生产移动应用构建沙箱,配置实时安全策略,包含数据加密、防截屏、添加水印、禁止连接WIFI等;同时通过自动封装VPN SDK的方式实现传输进一步加固,保障应用级别的VPN接入;最后针对通过VPN非授权访问的未知威胁,在网关侧对流量进行分流并引导至蜜罐网络中,利用无监督聚类算法对流量进行聚类分析,设定移动终端入侵检测规则过滤威胁。本方法提高了配网生产移动应用的安全性并得到推广,两年来,有效且准确实现对移动应用未知威胁的智能防御。
大型工业可编程智能控制器
自主可控大型工业可编程智能控制器ACS400系列产品,是国资委重点专项关键技术成果,突破大型清洁能源工业智能化控制系统技术,已应用于百万千瓦水电机组、陆上风电主控系统等场景。控制器核心CPU芯片采用飞腾公司FT2000A,4核2.2GHz,板载运行内存512MB,程序内存4GB,数据内存4GB。系统搭载国产LINUX操作系统,以及自主可控编译系统内核。控制器基于光纤网络点对点通讯方式,实现高速、高冗余和抗干扰通讯。通过两条专用的同步通讯总线交叉相连,实现主、从热备冗余功能。控制器结构外壳采用复合高强度阻燃高分子材料,标准模块化封装,基板导轨式,完备的接口防护设计,主要应用于大型过程控制、大规模分布式控制场景。
基于国网光明电力大模型的杭电光擎智脑应用
针对人工智能在电力领域深化应用的问题,依托光明电力大模型构建大小模型协同机制,建立了覆盖规划建设、电网运行等六大场景的智能体系。分享单智能体如主变转供方案和多智能体协同如电网风险分析的应用实践,以及拓扑语义对齐、GraphRAG等关键技术。下阶段融合电力领域多模态数据,借助大模型跨模态理解能力,打破数据表征壁垒,支撑复杂场景下的精准认知。建立知识库自动更新机制,保障知识底座与电网实际运行同步演进,为上层应用提供准确的知识支撑。拓展跨行业知识融合,构建弹性可扩展的电力智算平台,基于大模型优化计算流程,对传统电力算法进行模型化封装。构建电力场景专属算力调度体系,优化算力资源配置。拓展电力大模型的应用广度和应用边界,开展多元探索标准化接口与算法封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