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TC柔性直流专家工作委员会第一届一次工作会议暨柔性直流科研成果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为促进新形势下柔性直流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学术交流,EPTC柔性直流专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柔直专委会”)第一届一次工作会议暨柔性直流科研成果技术交流会于6月21日在广东省广州市成功召开。来自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科研院校和制造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共计8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EPTC柔性直流专家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智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中能国研(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承办。
国网江苏电力:开展虞城换流站阶段性调试
目前,工程第一阶段带电调试工作正在进行,计划6月底前完成五个阶段的启动调试任务。调试的主要目的是对设备进行严格检查。交流耐压及局部放电检测试验是检查的主要项目之一,其中俗称“打耐压”的耐压试验是最关键的一环。
北极风电开发与全球能源互联网展望系列研究
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风能、油气和航道资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战略地位凸显,世界主要国家在北极地区的争夺和竞争日益激烈。在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能源低碳发展共识的大背景下,研究北极风能资源评估、风电场选址、风电机组选型、风电场建设施工与装备、风电站设计及技术经济性分析,以及利用北极独特地理位置优势进行北半球联网、北极风电向东北亚地区输电、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等内容,对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能源低碳发展、保障我国能源与地缘政治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可为国家电网公司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推进国际化发展、科学制定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等重大决策提供参考。 研究报告评估了全球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储量、主要地区资源储量、资源条件及分布情况;结合北极地区自然条件与气象数据,对北极地区总体及七海二岛地区的风资源进行了宏观评估,测算了北极地区风电可开发装机容量,提出了风电场宏观选址方法,并对重点地区进行了宏观选址分析;结合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航海航运等,分析了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以及我国参与北极科考、国际合作开发的战略与策略;梳理了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煤炭、油气、水能资源储量与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中俄能源开发合作前景,研究了俄罗斯电力建设相关法律制度;研究了北极地区七海二岛的平均风速、风功率密度等风能资源特性,对北极地区风电场规划与风机选型进行了分析,包括风机选型、机组适应性设计、机组类型及特性曲线、经济性评估等内容;研究了北极地区风电场建设施工与装备需求,进行了北极地区风电站、电气系统设计方案初步研究及投资估算与发电效益分析;研究了北极地区风电外送目标市场,以及向东北亚地区、欧洲地区、北美洲地区输电规划等内容;在考虑相关地区的负荷发展、电源建设与电网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了北极风电向中国输电方案,分析了送端电网和孤岛送电两种方式的可行性,探讨了采用柔性直流技术送风电的可行性;研究了北极风电与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火电、水电联合开发方案,包括火电与水电建设厂址、电站配套送电线路路径规划、电源电网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风电消纳与受端电网调峰需求、风电与火电和水电联合输送的调峰特性等内容;研究了高寒、高湿、强风地区的输变电技术需求;测算了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电源建设经济性,研究了北极风电送出技术经济性;开展了以北极为核心、基于全球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给出了 2030 年、2050 年和 2100 年的全球联网情景方案,测算了跨时区峰谷调剂等联网效益。
关于征集柔性直流专家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随着我国特高压技术与工程的高速发展,超特高压联网、交直流混合运行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推进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进一步拓展应用和技术创新,集中行业专家资源推动解决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难点问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决定成立柔性直流技术专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专家委员会(工作组)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现面向电力行业相关单位及科研机构征集专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