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展报告系列-数字社会的风险挑战与治理应对
关于数字社会风险应对与治理的探讨,从互联网出现至今就一直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但是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数字孪生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数字世界的认识从 Web1.0,发展到 Web2.0,发展 Web3.0……对于数字社会的认识也从网络社会,发展到虚拟社会,发展到依托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实现人们各类活动的平台和通行路径的数智社会。进入数智社会,迎接人类的不仅仅是更为便捷、更为丰富、更具创意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服务,同时也要未雨绸缪防范可能的新风险,需要提前布局与之配套的新规则、新管理、新监管和新治理,才能让数字社会在平衡发展与风险中实现高质量提升。本专辑源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业委员会《数字社会的风险挑战与治理应对》战略研究报告(2022 年 8 月 12 日,杭州发布),但在单独成文时,又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扩充。2022 年伊始,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加强重大问题研判和风险治理,着力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切实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期望本专辑对促进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基于云网融合的工业数据采集和云化控制白皮书
工业是综合国力的根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也是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等的重要支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中国电信全面响应党中央战略,面向新型工业化依托云网融合优势和科技创新能力,与工业界紧密协作,打造新型工业化高性能连接与计算底座,为做强做优做大新型工业化提供核心助力。在智能网络方面,中国电信推出全云化5G工业定制网,首创工业PON确定性技术体系、IP网络3.0体系架构等,打造满足工业场景要求的高性能确定性网络,形成了全要素的泛在连接能力,满足工厂内外工业场景数据传输对网络的需要;在智能制造方面,中国电信以工业应用为牵引,打通工业数据采集、汇聚、治理及应用的闭环,推出了具备海量协议适配、超高处理性能的标准化、通用化数采网关,研发了首个基于5G云边协同的云化PLC工业控制系统,实现工控软硬件、异构设备、端边云等多维数据采集的统一控制,助力企业柔性生产、智能制造升级。作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积极践行者,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的指导下,中国电信联合产业链各方,积极探索和实践基于新型工业网络架构的数采和云控应用,在煤矿、钢铁、化工、家电、装备等行业效果显著。本白皮书基于中国电信的实践经验,介绍了中国电信在工业网络、数据采集、云化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推出翼云采、翼云控产品方案,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了深度剖析,可为产业界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开展提供参考。展望未来,中国电信愿与产业链合作伙伴们聚力共赢,在工业网络、数据采集、云化控制领域持续技术创新、应用深化,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赋能工业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共建新型工业化美好明天!
电力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发展报告2020
随着“云大物移智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相融并进,电力企业正加速向数字化转型。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力企业数字新基建的推动下,电力信息通信领域的科技创新不断涌现,作为电力信息通信领域的专业研究机构,EPTC信通智库推出《电力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发展报告2020》,本报告围绕电力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从宏观政策环境、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业务应用需求及典型业务应用场景、关键技术研发方向、基于的企业创新力研究、创新产品与创新应用解决方案、技术产业发展建议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技术结合实际案例的形式多视角、多方面展现网络安全技术和电力行业融合发展带来的创新和变革,为电力行业向能源互联网转型,以及融合创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注:本报告为纸质版,默认快递方式为顺丰到付。
网络化自适应保护和快速自愈技术及应用
智能配电
关于征集变电智能运检创新成果及2023年(第八届)变电智能运检创新发展论坛议题的通知
为应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带来的挑战,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电力业务深度融合,助力变电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EPTC电力技术协作平台拟定于2023年10月召开“2023年(第八届)变电智能运检创新发展论坛”,现公开征集创新成果及论坛议题,欢迎各单位踊跃申报及推荐。
电网营销综合管理平台
电力营销综合管理平台(产品名),采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满足电力营销市场专业化、复杂化和多场景需求,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及智能硬件技术,构建营销、采集、售电一体化云平台,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同时,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在推进电力营销业务发展同时,实现电力营销业务延伸,使其成为能源服务的重要环节,在电力营销服务上提升业务系统的处理能力及企业能源信息化建设的拓展能力。未来,可对企业发展决策做出科学判断,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还可以挖掘潜在增值业务,提供全方位的客户服务及用电服务,帮助客户改进设备,实现节能、增效目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