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专业管理
随着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数字化和物联网技术的逐步推进,为配电网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保障配电网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更新人才管理理念,优化和完善人才培训体系。通过加强配电网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岗位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配电网管理任务。 基于此背景,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组织配电网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根据配电网专业管理人员的能力现状和培训需求,编写了《配电网专业管理》一书。该书旨在通过系统的介绍配电网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案例,为配电网专业人员提供一本全面、系统的学习宝典,从而促进配电网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不断提高配电网的精益化管理水平。 购书联系人:张一飞 手 机:18334793050
特大型城市供电服务指挥体系数字化转型建设
针对配电网管理现存在的感知能量不足,决策手段不智慧、过程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南京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紧扣“安全”和“高效”两个核心,突出“数字”和“智慧”两个关键,深化营配调贯通技术支撑,面向用户、指挥、作业、管理四个对象,以全数字化智慧配网转型为契机、以营配调结构化大数据融合为基础,构建“六提升、三强化”的数字化供电服务指挥体系,实现中低压配电网全景感知、故障停电精准研判、智能调控指挥平台、网络化下令等功能,有效驱动数据融通共享、业务融合协同、班组作业高效、管理效益精益、服务生态共建。
江苏昆山供电推进数字化转型及国际领先配电网建设
2月10日,江苏省昆山市供电部门召开虎年新春“第一会”,第一时间贯彻落实昆山“新春第一会”要求部署,会上部署了35项数字化转型重点工作任务和27项配电网管理、建设和运维提升工程。
微型飞行器在配电线路巡视工作中的研究与应用
随着城市配电网的日趋复杂,配电线路巡线工作量日益加大,检修可靠性要求更高更精细化。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高科技、综合技术开发研制的智能巡视飞行器在配电网巡视工作中的研究应用情况。飞行器包括无线视频传输、空中间隔距离测视、空中悬停定位等智能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对配电线路、变压器、柱上设备、导线、引流线、绝缘子、线夹、金具进行全方位、近距离的观察与拍照,便于运行人员更加直观的掌握设备状况。通过实际应用表明,该设备具有反应快速、轻便灵活、成本低廉等优点,将其应用于配电线路巡视工作中,填补了国内电力行业在配电网管理中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配电网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随着能源转型、数字化技术等快速发展,电力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纵深推进,国家电网公司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配电网物理、技术、服务、价值生态发生深刻变化,重要性不断提升。配电管理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呈现出新的特点。 配电管理对配电网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决性作用。从公司面临的挑战来看,提升配电管理战略定位还有待进一步清晰和明确,业务效率、供电可靠性、管理经济性还有提升空间,管理模式存在的薄弱环节制约了对新形势和新要求的适应性,亟需系统开展优化提升策略研究。本课题研究提出新时期配电网综合管理“1135”思路,及实现配电网管理“标准化建设、精益化运维、智能化管控”和“结构好、设备好、技术好、管理好、服务好”的重点策略,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创新性、实用性,对我国配电网管理效率和效益“双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为我国持续提高配电网本质安全和服务水平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本研究结合先进管理理论与经验,研究制定了新时期配电网“1135”管理思路,能够切实指导消除配电网管理薄弱环节、提高配电网本质服务水平。部分成果已在研究过程中同步应用。本研究对于我国各类电力公司的配电网管理工作均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价值,普适性与可推广性较强。 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有利提升了我国配电网管理效率和效益。部分成果已在研究过程中同步应用,有力支撑了供电服务指挥平台运行优化等相关工作,帮助电力企业优化组织架构、业务机制与管控模式,显著提升配电网管理的质量、效率与效益。
省地县一体化的配电网运行管控及灾损评估管理模式建设与实践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2000 至 2017 年平均每年有 2.1 个台风登陆福建,平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38 亿元;同时,大数据技术的日渐成熟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逐步深化,也对公司配电网的基础数据管理、专业协同方式及业务流程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福建公司积极推进电网改造,常态化开展灾损实时监测,但传统的分散业务系统、手动数据统计和分析管控技术无法从全局视角把握配电网灾损时空分布,从而制约了大面积应急抢修指挥等工作的有效开展。 为服务社会防灾减灾工作,福建公司通过信息化手段深度整合公司专业管理资源,着力深化配电网运行管控及灾损评估管理模式建设。一是以提升专业协作效率、提高供电质量为导向,建立重要事件预定义机制、数据质量保障机制、信息同源共享机制、专业协同运作机制,理顺跨专业协作流程,完成职能对接,实现业务管理扁平化和跨部门流程信息的有效沟通,建立更加集约、敏捷、柔性的配电网管理工作格局。二是通过搭建高效协同的配电网运行及灾损大数据分析平台,集中整合营配调数据资源,消除信息孤岛、打通业务链接,实现全省配电网重要事件期间的实时统计、堵点挖掘、隐患预警和辅助决策,解决运营管控实际难题,为公司一体化协同奠定数据基础。三是针对关键问题与技术瓶颈,开展管理成果深化研究与应用,细化配电网调度运行综合评价指标,构建考核整改方案策略库,建立管理层级上纵向到底、职能上横向到边的考核激励及闭环管控机制。四是促进专业技术人才由业务型到复合型人才转变,逐步优化人才队伍和梯队建设。 成果实施以来,通过构建“一个平台”(配电网运行及灾损大数据分析平台)、打造“一个模式”(配电网监测管理与协同运作模式)、形成“一个闭环”(“场景定义→数据采集→堵点挖掘→信息共享→协同运作→事件跟踪→应用评价→经验推广”全过程闭环机制),形成了一整套集专业协同、机制创新、信息建设、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工作流程和方法,为福建配电网运行管控模式带来深刻变革。2017-2018 年,福建公司应用本成果顺利应对金砖厦门会晤、第十届海峡论坛、台风“纳沙”、“海棠”、“玛莉亚”等 10 余次重大自然灾害及保电事件,得到上级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与广泛赞誉,荣获“福建省金砖厦门会晤筹备和服务保障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8 年“玛莉亚”台风期间,全省累计停电 136 万户,电网损失电量 1.37 亿千瓦时,仅为历史同级别台风的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