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自立式GIS现场冲击耐压试验装置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电网的快速发展,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得到大规模应用,近三年国网公司330kV以上GIS间隔平均增长率达22.5%。GIS设备在运输、储存和安装中可能发生的多种间题原因产生各种绝缘缺陷,仅2017年国网系统中发由于绝缘间题导致的故障跳闸占到84%以上。说明交流耐压试验对发现GIS设备潜在故障的局限性,而冲击耐压试验的必要性也因此而体现,对于及时发现GIS设备所存在的问题进而确保GIS的安全运行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现有冲击试验装置由于体积等间题造成试验成本较高,本课题针对现场高效试验开展相关研究。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自2015年起,开展了散开自立式GJS现场冲击耐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项目成果已在多个现场得到了应用,丰富了现场检测手段,有效提高了入网GIS设备的可靠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电网鸟害及其防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近几年,宁夏地区自然环境逐年好转,乌类种类和数量大幅增长,导致输电线路鸟害故障较为严重。随着宁夏地区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快速发展,乌害问题已严重威胁到330kV输电线路安全。2011年以来,宁夏地区330kV输电线路鸟害跳闸23次,占各电压等级乌害故障跳闸总数的26.7%,严重威胁超高压电网安全运行,需进一步引起重视,开展相关研究,采取防护措施,降低乌害故障跳闸次数,经调研,宁夏地区乌害故障具有以下特征:“I”型串闪络19次,占比73.1%,“V”型串闪络4次,占比26.9%;多集中于春季4月,时间集中于凌晨1:00到6:00;③星夜温差较大,相对湿度在50%RH以上,多有雾或凝露现象发生;①宁夏地区乌害引起输电线路跳闸同比国内平均水平比例更高,仅次于外力破坏,排名第二位;乌害故障随机发生,难以预测,极大威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 项目主要通过对宁夏地区乌类种类分布及活动习性开展调研分析,对330kV输电线路鸟害闪络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部分新型防鸟害装置进行仿真分析和效能评估,针对不同地域、不同鸟类和不同季节情况,因地制宜制定防鸟害综合策略,开发防乌害预警系统,有效指导宁夏电网防鸟害工作,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新能源接入条件下备自投装置和线路保护误动解决方案研究和应用
2014年3月110kV仙庵站母线PT断线,由于风电场上网导致主供轻载造成备投误动,合上备用开关又由于开关分位没有判PT断线造成距离加速误动,造成该站和两个风电场失压;500kV榕江站合上线路开关时,由于电压空开没有投入,导致距离保护加速误动作;某500kV站合上变高开关也因为电压空开没有投入,导致距离保护加速误动作。现有备自投PT断线判据在轻载时失效。保护在开关分位时,没有判PT断线,当备自投、遥控、手动合闸时都会引起手合加速动作,现有保护无法满足既要合闸于故障跳闸又要合闸于PT断线闭锁保护的矛盾。按照《静态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技术条件》的要求,“当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时,装置不应动作,并发出断线信号”。而按目前各主流厂家备自投的逻辑设计,在主供线路轻载时均无法防止PT断线导致的装置误动。按照GB/T 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4.1.11条款要求,“保护在电压断线、失压时,应发告警信号,并闭锁可能误动作的保护”。而按目前各主流厂家线路和主变保护的逻辑设计,在开关分位时二次空开跳闸,合上开关将导致装置加速误动。随着绿色能源的大量投入使用而导致主供线路轻载现象突出。现有的备自投装置、线路及主变保护在PT断线时自身和配合上都存在问题,希望通过深入分析并提出新的PT三相断线判据,解决上述家族性隐患是本项目研究的重点,同时在开关击穿和防止PT断线过流保护误动提出措施。
新型智能低压漏电保护器研制
目前的低压漏电保护器仅用作跳闸,功能单一,无法对人畜触电和新能源低压接入故障做到精准跳闸:漏保跳闸后,需要安排大量的人力进行现场故障排查,难以满足联网处理需求,恢复送电只能现场操作。本成果通过客户经理或授权配电维修人员的一部手机,“掌控”台区低压漏电保护器远传信息,台区运维人员可以对低压线路漏电、光伏新能源故障跳闸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尤其是对“特波保护功能(类似于人体或家畜触电信号处理)”“光伏等新能源智能判断跳闸的台区漏电开关”的远程数据监测和控制(包括二级和末级漏保)、远方合闸等功能的深度开发,使运维人员故障判断精确到户,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及用户满意度。本成果与相关具备研发能力的公司合作研发,已在8个省市运行,力争行业全面推广。
2013年浙江电网输电线路冰灾原因分析及对策
本文介绍了2013 年初浙江电网输电线路冰灾受损、抢修恢复情况,具体分析了输电线路发生冰灾的特点及原因。认为持续的雨雪冰冻天气导致导地线覆冰厚度严重超过设计值,且因地形和气象的差异,导致导地线不均匀覆冰和机械过等。导地线不均匀脱冰跳跃、弧垂过大等造成的线路故障跳闸,进而造成杆塔构件受损、导(地)线断线、导线缠绕等冰灾事故。结合输电线路遭受破坏后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应从冰区划分、线路设计及差异化改造、应急保障等方面采取对策和措施,以防止和减少严重覆冰对输电线路造成的破坏和影响。
新型智能低压漏电保护器研制
目前的低压漏电保护器仅用作跳闸,功能单一,无法对人畜触电和新能源低压接入故障做到精准跳闸:漏保跳闸后,需要安排大量的人力进行现场故障排查,难以满足联网处理需求,恢复送电只能现场操作。本成果通过客户经理或授权配电维修人员的一部手机,“掌控”台区低压漏电保护器远传信息,台区运维人员可以对低压线路漏电、光伏新能源故障跳闸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尤其是对“特波保护功能(类似于人体或家畜触电信号处理)”“光伏等新能源智能判断跳闸的台区漏电开关”的远程数据监测和控制(包括二级和末级漏保)、远方合闸等功能的深度开发,使运维人员故障判断精确到户,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及用户满意度。本成果与相关具备研发能力的公司合作研发,已在8个省市运行,力争行业全面推广。
淄博电网输电线路鸟害的分类与防治
淄博电网输电线路辖区范围内,全年常见的鸟类200多种,造成输电线路鸟害故障主要与鸟类分类、季节性迁徙、鸟类捕食、筑巢繁殖、生息地域等活动因素有关;鸟害引起的线路故障跳闸,在输电线路各类因非自然灾害原因,线路跳闸事故中,输电线路鸟害故障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本文针对淄博电网输电线路鸟害类型故障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电网鸟害故障与季节、分类、迁徙、筑巢繁殖、体型等鸟类活动有关;造成淄博输电线路鸟害的鸟类,主要为留鸟类和夏候鸟,与冬候鸟、旅鸟、迷鸟等关系不大;季节性的研究鸟类活动特点、规律,有针对性地对电网鸟害进行分类与防治,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