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分析的矿山智能综合管理平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矿山企业需通过矿山信息化、智慧化建设缓解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自2007年提出“两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至2020年《煤炭工业“十四五”发展意见》,可以看到国家的政策正致力推动我国智慧矿山建设和发展进程。矿山用带式输送机存在距离长设备多、耗电量大、运输皮带容易纵向撕裂等问题,且皮带机组管理操作复杂,人员管理不易到位,导致经常需要停产换带,井下人员安全事故频发进而造成的煤炭资源流失,损失较大。宁夏广天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基于视觉分析的矿山智能综合管理平台,将物联网、机器视觉与工业控制技术相结合,利用智能机器视觉分析设备、PLC设备,通过变频器、电机等可执行调速机构构建一个智能化、多功能、全天候的动态综合安全管理平台,可助力实现矿山智能高效安全生产。
火电厂输煤智能安全定位及设备检修巡检管理系统
该系统在华能营口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输煤系统已经实际应用1年以上,该系统采用UWB高精度定位技术、二维码识别、智能终端、流媒体、局域网数据通讯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移动巡检、IM即时通讯、高精度人员定位、电子围栏、生产现场人员管理、设备寿命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多项功能,打造出火电厂输煤系统生产现场智能化巡检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通讯交互为一体的新型火电厂输煤智能安全定位及设备检修巡检管理系统,可在行业内进行全面推广。 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适用场所广泛,可在电厂其他生产区域进行部分推广。 该系统定位精度高、功能先进,可在电力行业除发电厂之外的单位进行局部推广。
基于防反结合策略的反窃电工作流管理系统
本项目将反窃电工作各个环节联系结合,研发出一套闭环的反窃电工作流管理系统,高效实现对窃电的精确打击、精细分析和精准布防。该系统通过对异常用电户的实时监测,准确锁定窃电户,并实现对窃电证据的档案化管理和窃电数据的智能化处理。通过对海量窃电数据的综合利用,研发出防窃电设备,并精准投入使用,从而最终实现“防窃电”与“反窃电”的结合。 反窃电工作是各地供电企业都要面临的一项长期的、重要的、紧迫的工作。随着社会进步和企业变革,减员增效是大势所趋,该反窃电工作流管理系统通过深化营销信息系统应用,实现了窃电监控、证据管理、数据应用的闭环,显著提升了反窃电工作效率,形成快速、精准、高效的反窃电工作流程,提升了线损管理水平,促进了人员管理的精益化。同时,通过对海量窃电数据的挖掘、分析、应用,达到了对窃电行为提前预判、超前预防的目的,降耗提效效果明显,适合在电力行业全面推广。
数字化转型在电力基建项目管理的实践
基于数字化的项目管控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成功实现了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施工规范、设备性能和运作、施工环境等实时数据采集和管控。智能算法是智慧项目管控的核心部分,研究智能算法识别监控能及时获取施工工地的各项数据,能够精确有效的把控施工进度、安全和质量,实现全过程的可观、可测、可控的精益化管控需求,实现项目管理工作数字化、智能化、在线化,节约项目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益和管理能力,高效推动智能电网建设。 施工现场识别监控是将更多的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生物识别、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植入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出入口、施工场地高危区域关键位置,实现工程相关人员和施工现场的整合,是数字化更高级管理手段,提高了信息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通过实时数字化监测并记录起重机械(塔吊/龙门吊)、深基坑、高支模、设备资产等高风险作业项目的实施状态信息,开展大数据统计分析和趋势评估,监测的参数达到阈值时即刻预警,提升人身、机械安全隐患防控效率,保障人员作业安全。基于数字化的电力基建智慧项目管控应用以“人、机、料、法、环”五大现场因素为基础,采用三维建模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以数字化的形式,整合电网工程的设计成果、地理信息、数字化模型,实现对电网工程数字化表达和工程信息的综合查询与管理,推动电网工程数字化转型;实现工程相关人员和施工现场的整合,是数字化更高级管理手段,提高了信息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在基建工程领域全面推行工程项目基建人员实名制管理,有效解决施工单位违法转分包、拖欠工资等问题,强化施工作业班组和人员管理,落实责任追究和惩戒措施。为后期智慧施工、数字化移交和智能运维管控打下坚实基础。现场建筑3D打印技术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及控制技术,将传统的砌砖、抹灰、浇筑转变为工业自动化打印的建设方式,工艺精度高于传统人工工艺;同时3D打印配电房的施工现场污水、粉尘及建筑垃圾的排放与传统的施工方式相比有所减少,满足“四节一环保”的建设要求,符合3C绿色电网的建设理念。
“煤改电”技术路径、潜力及电能替代战略研究
本项目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我国“煤改电”工作现状及问题;构建技术、经济、能效、环保综合指标体系,系统研究“煤改电”可行的推进方式,包括推进方向、范围、技术路线等;提出电能替代 4 个潜力定义和测算方法,给出国网公司经营区分地区分领域电能替代潜力;构建电能替代战略规划模型,以及电能替代发展总体前景规模估算模型与分领域前景规模估算模型;提出我国电能替代中长期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并基于定性分析及定量测算提出电能替代战略目标;然后根据战略目标顶层设计给出电能替代中长期发展战略所需的配套保障体系,包括社会分摊机制建设、政策支持和组织实施等;最后提出推进我国电能替代工作的政策措施建议。 课题研究内容专业跨度广泛,系统研究了“煤改电”推进方式、配套电网建设需求、主要类型用户用热需求、多品种能源利用的经济性比较、电能替代政策需求、相关营销人员管理,涉及电力系统、热工、能源经济、政策研究、企业管理等多领域。 课题研究以深入调研为基础,课题调查研究具有深度、广度、准确度,通过 27 个省公司的一线营销员工详细的入户调研,获取用户煤炭消费、生产工艺、产品产量、能耗等多维信息,参考国家能源局和统计局公布数,采用多种方法对电能替代潜力、规划目标等数据进行测算和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