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政企机构数据安全风险研究报告
数据泄露是数据安全领域的核心问题。在2023年全球公开报道的246起数据安全事件中,数据泄露事件占比高达67.5%,泄露数据超过51.8TB,共计103.8亿条。不过,媒体公开报道的数据泄露事件可能只是数据泄露问题的冰山一角。奇安信威胁情报中心监测显示,2023年1~11月,仅在暗网及黑产平台上交易的境内机构泄露数据就多达60.8TB,共计720.4亿条,两项指标双双超过全球媒体公开报道事件的统计数据。?数据勒索的高额收益可能进一步推高政企机构数据泄露安全风险。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勒索团伙正在抛弃“加密勒索”这种传统攻击方式,而是转向单纯的“数据勒索”,即单纯的以窃取机密数据并威胁将之公开的方式向政企机构进行勒索。2023年,全球赎金最高的10起勒索组织攻击事件,平均勒索赎金高达2397万美元,其中7起事件都是单纯的数据勒索事件。数据勒索带来的巨大收益很有可能会吸引越来越多的黑产团伙参与其中。?个人信息是数据泄露和黑产交易的主要数据类型,严重危害公民和社会安全。在境内机构泄露的数据中,涉及个人信息的数据多达586.8亿条,相当于14亿中国人平均每人泄露了约42条个人信息数据。其中,互联网、IT信息技术和能源行业是泄露数据量最多的行业。?网盘、文库、代码托管等互联网知识共享平台也是数据泄露的重要渠道,但尚未得到绝大多数政企机构的充分重视。其中,金融行业对此类问题最为重视,而医疗卫生、互联网和教育行业,通过互联网知识共享平台泄露数据的风险相对于其他行业更高。研究显示,合作伙伴和内部人员是互联网知识共享平台数据泄露事件的主要“元凶”,二者之和占比达到54.6%。加强合作伙伴管理和员工安全意识培训,是数据安全的重要保障。?API安全是数据安全的重要一环,平均每家机构约有206个API接口会用来传输敏感数据。汽车制造业的“潜在”数据安全风险最大,其传输敏感数据的API接口数平均超过900个,传输敏感字段多达332个,这两项指标均是其他行业的3~7倍。同时,汽车制造业API接口传输的个人信息也最多,其中涉及的自然人的数量,是金融、能源、医疗等行业的30~70倍,可谓“遥遥领先”。由此可见,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中,数据安全至关重要。?解决数据跨境流转问题,需要科学的规划和必要的技术手段。调查显示,尽管很多存在海外业务的机构已经在积极开展跨境数据流转的治理工作,但仍普遍缺乏科学的、整体的数据安全规划,特别是严重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而对于绝大多数没有海外分支机构的政企单位而言,往往没有意识到其可能存在的跨境数据流转风险。?数据安全建设,应当遵循内生安全原则,从设计规划之初就把数据分类分级、数据防泄露、防勒索、API安全、跨境数据治理等关键问题列入整体规划,确保数据安全工作与数字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用系统性的方法解决数字系统的安全问题。
“无线公网+量子”全场景应用量子小镇建设
近年来,量子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得到空前关注。东阳是“量子之父”潘建伟院士的家乡,金华供电公司积极探索量子科技与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在2022年将量子建设列入年度“扛旗争先”重点项目,并将试点选在东阳横店,致力打造集主网、配网、互联网,涵盖运检、营销、调控等各专业的“无线公网+量子”全场景应用量子小镇,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激发数字化改革动力,创新发展新活力,以数字化牵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能源电力稳进提质,赋能增效,最终实现基于量子加密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应用。
基于改进ECC的含电动汽车用户负荷信息保护方案
在智能电网的大趋势下,电力公司与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交换愈加频繁高效。通信网络经常遭受网络攻击或窃听,为确保用户的用电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恶意篡改,提出一种面向电动汽车用户的信息保护方案。通过改进加法运算和标量乘运算对传统椭圆曲线加密算法(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 ECC)做轻量级优化,克服电网双向互动环境中智能电表资源有限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负荷分解算法作为加密方案的检验工具,分解加密后的电力数据。最后,通过仿真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配电网中基于沙箱的移动应用保护方法
配网工作人员一般采用移动应用进行远程办公解决现场生产问题。针对移动应用的安全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应用保护安全方法,首先对生产移动应用构建沙箱,配置实时安全策略,包含数据加密、防截屏、添加水印、禁止连接WIFI等;同时通过自动封装VPN SDK的方式实现传输进一步加固,保障应用级别的VPN接入;最后针对通过VPN非授权访问的未知威胁,在网关侧对流量进行分流并引导至蜜罐网络中,利用无监督聚类算法对流量进行聚类分析,设定移动终端入侵检测规则过滤威胁。本方法提高了配网生产移动应用的安全性并得到推广,两年来,有效且准确实现对移动应用未知威胁的智能防御。
信创赋能,安全升维:电力行业新一代云计算机的范式跃迁之路
针对电力行业终端设备分散管理难、数据安全风险高、信创落地兼容性差等痛点,介绍了“云上真机”架构理论,构建了以“计算刀片集中化+图像加密传输+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的云PC体系。重点分享了三大技术创新:通过主机刀片化将物理设备浓缩至数据中心,实现算力集中与快速维保;基于硬编硬解视频流技术保障前端60帧无损体验与5%高丢包率、300毫秒延时下的体验;创新多安全域隔离方案,在单终端支持多显示器独立访问物理隔离网络。该方案已应用于国网、南网等企业的办公、研发、调度等七大场景。 他强调“终端是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道关口”,根源在于业务系统与人的交互需要通过终端实现,而传统分散式PC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电力行业高安全、高效率需求。他认为“真机性能与云化管理的结合是破局关键”,需通过主机云端化实现数据零泄漏(如移动办公设备丢失时数据100%不流失),借助双桌面沙箱解决信创兼容难题。实践表明,该方案使运维效率提升数十倍(1人支撑2000终端),研发环境配置时间从2天压缩至2小时。建议优先在调度控制中心、移动检修等强安全场景落地,通过多屏一终端架构提升工作效率50%以上,为电力终端管理提供“安全+体验+信创”三位一体新范式。
电力数据多方共享的区块链可搜索加密方案
新型电力系统对电力数据的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有电力数据共享方案仍然存在数据安全性不强、用户访问不受限、共享数据难以满足针对性需求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实现电力数据多方共享的区块链可搜索加密方案。结合条件广播代理重加密和公钥可搜索加密,保护了电力数据机密性,同时实现了关键词陷门搜索。代理重加密加入广播机制实现一次加密多用户共享,降低了数据拥有者的计算负担,并通过条件值设定实现细粒度访问控制。设计了加密电力数据多方搜索与共享模型,由区块链存储关键词文件编号索引并执行搜索,保障数据不可篡改且搜索可信。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实现了电力数据的安全搜索与共享,其多用户可控共享适用于数据交换复杂的新型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