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召开EPTC柔性直流专家工作委员会第一届第一次工作会议暨柔性直流科研成果技术交流会的通知
为推进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科学谋划柔性直流专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 2023 年工作计划和未来发展,专委会定于2023年6月21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EPTC柔性直流专家工作委员会第一届第一次工作会议暨柔性直流科研成果技术交流会,请各相关单位和专家出席会议。
高压直流挤包绝缘电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日臻成熟,高压直流挤包绝缘电缆系统作为其中的关键设备在海上风电接入、孤岛平台供电和城市中心供电增容等领域应用日益增多,其绝缘性能及长期可靠性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和研究热点。我国高压直流电缆研究、制造与应用工作起步较晚,在本项目之前,国内尚无系统研究高压直流挤包绝缘电缆系统关键技术的科研项目,更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压直流电缆和应用工程。针对我国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发展和工程应用需求,本项目在国内首次系统研究了高压直流挤包绝缘电缆绝缘材料选型、结构设计、关键生产工艺、试验与考核评价方法等,项目创新性强,技术难度大,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掌握了高压直流挤包绝缘电缆设计与选型技术,提出了直流电缆绝缘材料评价方法及质量控制检测体系;研制了±200kV 纳米添加电导非线性增强绝缘直流电缆终端,并成功通过型式试验;研发了可重复利用、便于安装的直流电缆试验终端,解决了±320kV 以下电压等级直流电缆出厂试验难题;开发了高压直流挤包绝缘电缆系统全工况运行考核控制系统及全尺寸高压直流电缆脉冲电声法(PEA)空间电荷测量系统,解决了温度梯度条件下全尺寸高压直流电缆空间电荷测量与评价的世界性难题,带动了高压直流电缆系统专用检测技术进步,并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了国内外高压直流挤包绝缘电缆系统标准体系建设,先后制定了高压直流挤包绝缘电缆使用技术规范、空间电荷测量方法技术规范及运行维护试验导则等一系列行业及国际技术标准。
以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能源岛能源外送经济性分析
深远海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利用小时数高、不占用陆上土地等优势,对于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以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海上能源岛,通过“海上风电+”的融合发展模式,能够提高海域综合利用率,提升整体效益,降低开发成本。建设以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能源岛,涉及漂浮式海上风电等能源开发技术、电制氢(氨)等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柔性直流输电和管道输氢等能源外送技术。介绍以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能源岛总体构成,比较分析适用于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能源岛大规模能源外送的输电技术,分别测算了汇集1000 MW漂浮式海上风电的能源岛通过柔性直流送电的成本、电制氢后通过管道输氢的成本,并将输电成本与输氢成本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分析,以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海上能源岛适宜选择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或者管道输氢作为能源外送方案。测算结果表明,在2023年、2030年和2050年,输送距离为100~200 km时柔性直流输电方案的经济性均要优于输氢方案;输电方案与输氢方案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成本和登陆地区的消纳能力;预计在2050年,离岸100~200 km不同比例的电氢混合外送综合成本在0.18~0.27元/(kW·h)之间,与西部北部风光新能源基地、西南水风光基地外送东部的成本相比具有竞争力。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成套设计及核心装备系列国家标准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成套设计及核心装备系列国家标准,包括1《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成套设计规范》、2《柔性直流输电换流器技术规范》、3《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要求》,均由南方电网科学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编写,为世界上首次制定,技术创新难度大,标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项目之前,世界上尚无相关国际标准参考,南网科研院突破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三个重要技术方向,包括成套设计、换流器、控制保护核心技术,研究成果形成国家标准,规范了国内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成套及核心装备设计情况,为成套设计及核心装备设计、制造、试验、验收提供直接参考依据,意义重大。 项目团队依托国家863计划课题,通过多年技术攻关,完全掌握高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在成套设计、换流器、控制保护等方面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形成技术标准,并率先实现工程应用,引起巨大社会反响: 1.标准1中第4、6、7部分,世界上首次提出了百千伏级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集成设计方法,实现了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和区域电网互联的整体工程应用。 2.标准2中第5、6部分,世界上首次设计了自主化的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关键装备,实现了直流电压从±160kV到±350kV、输送容量从百兆瓦到千兆瓦的跨越式突破。 3.标准3中第5部分,世界上首次提出了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的体系化技术要求,有效支撑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控制保护系统的研发。 4.标准1中第9部分、标准2中第7部分、标准3中第6部分,世界上首次提出了覆盖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研究、装备研制、主设备试验的试验技术。 项目获得专利15项(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14篇,专著1部。相关成果通过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研发的千兆瓦级柔性直流背靠背系统装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系列标准已成功应用在云南电网与南网主网鲁西背靠背直流异步联网工程、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三峡如东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示范项目中的系统成套设计、换流阀、控制保护等核心设备研制中,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项目完成的国家标准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的直接体现,通过成功实施和推广应用,建成了产学研用科研团队,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带动了国内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换流器、控制保护等核心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升了我国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践行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